中國最早的外交使節,走西域跨南洋連兩地

外交在現代社會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這個世界幾乎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在進行著各種外交,其實現在的外交智慧與古代中國的外交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中國古代由於交通運輸不夠便利,人們的生產勞動力低下,幾乎都是靠步行以及馬車來去往目的地。但是儘管條件艱苦,但是古人一直都在探索遠行的奧秘。

中國最早的外交使節,走西域跨南洋連兩地

中國古代最早的外交產生於最直接的戰爭方式,在兩個地方交戰的過程中,除了給雙方造成很大的經濟、人力損失之外,同時也變相的促進了地域文化的傳播。

戰爭使人們流離失所,是人口遷移,也是邊疆的人口進行了雜居。

中國古代歷史上記錄最早,規模最大的外交事件莫過於張騫出使西域,然後為後來的每個朝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開闢了古今中外文明的陸上絲綢之路。

中國最早的外交使節,走西域跨南洋連兩地

在漢武帝初年的時候,由於漢朝與匈奴潮頻繁的交戰,有戰爭一定是有俘虜的,漢朝優待了這些俘虜。

與他們的談話中,漢武帝瞭解到了一些關於西域諸國的情況,他們說在西域有一個月氏國,但是被匈奴人打敗,與匈奴人結怨甚深。

他們很想打敗匈奴人,奪回自己的地盤,但是並沒有強大的幫手來幫助他們。

漢朝與匈奴人的戰爭一直斷斷續續的發生著,漢武帝非常想一舉殲滅匈奴來保大漢的和平。

中國最早的外交使節,走西域跨南洋連兩地

所以漢武帝希望與月氏國聯合在一起,於是漢武帝立馬下詔,花重金聘請前往的人,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有多遠,大家都是有家庭的人,不願意為了沒有把握的事情冒這個風險。

於是在這個時候勇敢的張騫站了出來,他帶了100多個人,然後和一個匈奴導向,就這樣從長安出發了。

但是要去到目的地,必須得經過匈奴人所在的地方,最後不幸的是,這一種人還是被匈奴人扣押了。

張騫等人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幾年,最後由於得到了契機,才終於跑了出來,在這個時候張騫的匈奴話已經說的非常流暢。

張騫到達大月氏之後,他們表示並不想與漢朝聯合在一起對抗匈奴,但是張騫此行所以沒有完成這一終極目的,但是他一路上見證了很多西域的風土異情,作為後來張騫再次前往西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最早的外交使節,走西域跨南洋連兩地

張騫在西域一待整整13年,雖然他沒有完成任務,但是漢武帝對他的堅持與勇氣非常的讚賞。

張騫在去西域的時候,通過當地的竹子和絲布意外知道了天竺這個地方,天竺就是我們當今所說的印度。

張騫請求漢武帝讓自己前往天竺,於是張騫南下到達了昆明,但是昆明的統治者不願張騫過去,張騫在繞道行駛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滇越這個楚國遺留下來的部落。

雖然張騫並沒有到達天竺,但是他又一次地結交了一個不熟悉的小國。

中國最早的外交使節,走西域跨南洋連兩地

由於張騫多次的出使,使邊疆更多的小國知道了漢朝,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回來之後,由於常年的奔波勞累,使得他不久就生病去世了。

但是,由於張騫所做出的貢獻,使得漢武帝以及後來的統治者都會派使節每年去訪問西域各國,以及南邊的國家,兩地的商人互相通商,將內地的絲織品通過西域運向更遠的地方。

同時也把他們那邊稀有的東西運往中原地區,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外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