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舊書店一瞥


抵達夏日的“火爐”重慶時,天空飄起了溫潤的雨滴——“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山城留給過客的印象,竟是一種別樣的熟悉,就像風雨中不期而至的故人,當然要溫一壺酒,且莫辜負了這時光的偶然。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磁器口熟睡的貓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有點不高興的最佳“銷售”


如果說“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是蘇州的別緻註解,那麼“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的磁器口,已然是重慶文化的重要地標。江南的古鎮都似平江路式的典雅靜謐,抑或是烏鎮式的淡墨重痕;而重慶的磁器口古鎮,有如中國書法一撇一捺的縱橫氣魄,山城錯落的地形給遊賞者一種火鍋辛辣式的快活。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重慶的跨江大橋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乘坐過江索道穿過嘉陵江


踱步中望見一隻慵懶的貓拾級而上,我便鬼迷心竅地跟了上去。抬頭望去,“舊書出售”四個字牌匾映入眼簾,老闆是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舊舊的藤椅上翻著書,他瞥見我微笑一下,又繼續看書了。我忽然憶起讀書時曾拜訪蘇州文學山房舊書店,店主是版本目錄學泰斗江澄波老先生,江老的吳儂軟語著實聽不真切,但是卻能感受到他人生的曠達和自在。正如清代學者葉德輝雲:“積金不如積書,積書不如積德。”我深以為然,由此著迷於逛各個城市的舊書店。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雨後的臺階


“胡也頻是魯迅那一派的左翼詩人,丁玲的丈夫,他的詩還是不錯的。”老闆見我翻閱《胡也頻詩集》忍不住湊上來跟我介紹起來。我聽了很吃驚,時下的社會物慾橫流,互聯網碎片式的閱讀衝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許多暴發戶老闆買了幾大書櫃的精裝書,可能一本都沒讀過。

“老闆你看的書挺多啊,連胡也頻和丁玲的關係也這麼瞭解!”我也“高山流水”式地唱和道,“不過,你說胡也頻是丁玲的丈夫不準確,應該說是同居過,只是沒有來得及結婚胡先生就被殺了。丁玲後來在回憶文章裡說,胡也頻是她最難忘的人。”

老闆頓時眼睛一亮,立馬轉身就拿出《魯迅手稿選集》等幾本冊子遞給我:“小兄弟,你還真挺喜歡看書,這是我最近收到的幾本書,品相不錯,你看看喜歡嗎?”

我接過書,道了聲“謝謝”。屋外微雨濛濛,古鎮幽幽,使我有種重回蘇州鈕家巷的錯覺。在舊書店柔和的燈光下,老闆向我娓娓道來,這些年人們都去看電子書和微博微信了,我們經營舊書店也不容易,房租價格年年增長,利潤收入卻年年下降,很多同行放棄了舊書經營,或者把書架都轉移到孔夫子舊書網等電商平臺上了,我不太會整網上那一套,就租了個店面,賠本賺吆喝唄!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黑雲壓城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高低錯落的重慶


舊書店老闆的豁達深深地感染了我,是呵!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哪有那麼多穩賺不虧、坐收漁翁之利呢?一個城市的溫度不能簡單地用GDP來衡量,同樣一個人的情趣和審美,往往取決於他的經歷和閱讀。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去看朋友圈和網站新聞,將長篇經典都束之高閣,書到用時才悔恨詞不達意、文理不通,實為憾也!

我在舊書店老闆的推薦下購買了六本七八十年代的舊書,花去二百塊大洋,除了非“一版一印”的捨棄掉,其餘喜歡的都買下裝包帶走了。

告別磁器口時,雨已經停了。這“驟雨初歇”時,怎能“都門帳飲無緒”?於是乎,鑽進“重慶森林”裡,感受“火鍋英雄”的魅力去了。

(作者、攝影:郭嘉)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在重慶解放碑附近,偶然找到一個在地下停車庫的火鍋店,味道不錯。想起來南京的先鋒書店也在地下停車庫。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重慶洪崖洞夜色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山城的燈火

讀懂重慶:藏在重慶磁器口的舊書店,講述這座城市的平凡與感動

熙熙攘攘的小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