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宁让生命透支 不让使命欠账

刘丹竹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一边是天山北麓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一边是辽宁半岛的“渤海明珠”大连市,他用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将原本千里之遥的两地紧紧连在一起,用他擅长的科学技术助力企业升级发展,为边疆发展建设贡献力量,他就是辽宁第一批援疆干部之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李世英。

2011年初,李世英响应中科院党组援疆号召,义无反顾背起行囊,跟随辽宁援疆大军,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出发,前往石河子市,担任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此时的天业集团,正处于求新谋变的企业转型关键期。传统的产业链成为遏制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只有抢先调整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延长化工产业链,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石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企业发展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李世英首先把开展企业前沿项目的调研作为工作切入点,全力攻克企业技术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工人成功打通电石炉尾气高浓度CO变换技术技术的全工艺流程。2012年,顺利建成5万吨乙二醇和3万吨BDO生产线,生产出合格产品。2014年,天业集团又接连25万吨乙二醇和20万吨1-4丁二醇相继顺利投产,助力天业集团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升级发展之路。

2014年,李世英担任了天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肩负了更大责任的他,为了寻求企业发展资源储备地,开始了新一轮开拓征程。他成功推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天业集团催化中心技术合作,签订了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合作设立“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催化联合研发中心”,研发新的合作项目。2018年,李世英主动担任百万吨乙醇及其下游系列产品开发的项目负责人,他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最新技术引入到天业集团,当年11月13日,天业集团与大连化物所成功签订120万吨合成气制乙醇项目一期6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标志着辽宁省的技术援疆工作落地生根,该项目落地后,将极大地提升新疆化工产业链的水平。2019年,他积极促成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新疆天业合作建立石河子辽疆工业研究院,这一举措将推动两地合作达到新的高度。

辽宁对口援疆人才的期限为一年半,援疆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李世英却始终坚守不动,每每有返乡机会,难以割舍的边疆和魂牵梦绕的故乡就成了心中难以抉择的难题。从2011年到2020年,这名来自辽宁的援疆干部连续5次申请援疆延期,像钉子一样扎根在了新疆。

李世英常常说:“兵团人民的拼搏精神时时刻刻感染着我,那团结、拼搏、奉献、创新的精神使我深刻地理解了兵团为什么会取得今天的成就。这种精神、这种文化,使我热爱上了这片土地,我要把对祖国的爱、对家庭的爱延伸到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