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紅釉歷史的由來及價值

祭紅瓷,景德鎮名瓷。景德鎮的顏色釉造詣極高,創造了鈞紅、祭紅和郎窯紅等名貴色釉。鈞紅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從明朝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鈞紅瓷。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豔,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製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製作祭紅瓷時,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

祭紅釉歷史的由來及價值


祭紅釉歷史的由來及價值

祭紅釉,釉色深沉,釉面光潤,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它以銅為呈色劑,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錫,生坯掛釉,高溫還原燒成。有的祭紅釉料配製時,還往往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等珍貴之物碾成粉末摻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紅釉是利用銅在還原氣氛下呈現紅色燒製而成,但這種生產氣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貴,明中晚期曾一度失傳,至清代才恢復燒造,色澤更加豔麗、多樣。

祭紅釉歷史的由來及價值

祭紅的特點之一是沒有裂紋,熱穩定性較好

祭紅的這一特點,就使它在配方和化學組成要求祭紅釉的膨脹係數比較小。鹼金屬鉀、鈉的氧化物在釉料中含量的多少是使銅呈現紅色的主要因素,所以祭紅釉料中這樣膨脹係數大的氧化物較少。氧化鉀和氧化鈉的膨脹係數較大,在釉料中的含量達到一定數量,就會使釉的膨脹係數增大而出現裂紋,含量再多就會出現更多的裂紋,成為紋片釉。紋片釉如鈞紅和郎窯紅遍身佈滿裂紋,製品極易破碎,故此,採用加厚坯胎的方法來防止製品破裂。歷史以來,銅紅釉的製品(包括鈞紅、郎窯紅、玫瑰紫、宋均花釉以及各種窯變花釉),除祭紅和美人醉外,它們的坯體都很厚,十分笨重,只適宜裝飾厚胎的陳設瓷。正如前面所講,由於祭紅不允許有裂紋出現,就限制了有利於銅紅呈色而膨脹係數較大的氧化鉀和氧化鈉的含量,相應就增加了不利於銅紅呈色而膨脹係數小的其它氧化物的含量。故此,配製美麗的祭紅釉就顯得比鈞紅、郎窯紅多了一個相互矛盾的難題。

祭紅釉歷史的由來及價值

相傳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鮮紅色的瓷器祭奠日神,於是詔令設在景德鎮的督窯官加緊燒製。但是,窯工們多次試驗,就是燒不出令朝廷滿意的祭器來。督窯的太監每日督促、鞭打窯工,並且把一部分人關進監獄,聲稱再燒不出皇帝催要的紅釉瓷器,就要殺人了。一位老窯工的女兒翠蘭,聽到消息非常擔心,跑到了御窯廠,發現她的父親也被督窯官投入了大牢。悲憤的翠蘭縱身跳入了熊熊的窯火當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議督窯官的暴行。兩天後,當窯工們打開翠蘭焚身的窯爐時,驚奇地發現,燒成的陶坯呈現出鮮血一樣的紅色。紅色的祭器燒成了,人們說這是翠蘭的血染紅了陶坯,於是就把這種紅色的陶瓷,稱為祭紅。

為了紀念以身祭窯的翠蘭,窯工們後來在封窯門時,用磚砌成少女的形象,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從那以後,歷代皇帝都曾不惜財力燒製祭紅,但是這種殷紅色的瓷器,如同神話中的寶物一樣,非常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