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復學?全球疫情趨勢如何?鍾南山最新回覆!

4月10日下午,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邀請鍾南山院士與韓國防疫專家李鍾求教授在線交流。

鍾南山向韓國專家分享了“抗擊新冠肺炎的中國經驗”,並就復學、無症狀感染者、境外輸入病例等公眾關注的話題作了闡述。

鍾南山的主要觀點如下:

復學不會太遠,比如4月底左右

鍾南山:

關於復學,第一看本地,本地區發病控制到很少就可以了,不必要一個都沒有,這一點我們快做到了。

第二看外來輸入控制的情況,假如外來輸入基本上控制得也不錯的話,我覺得應該可以復學了。

具體時間不好說,我覺得應該不太長了,比如說4月底左右。不能永遠不開學。這個病是不可能剷除得一乾二淨的,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暴發,就行了。

無症狀感染者主要來自兩處

鍾南山:

中國重視外來輸入,特別重視沒有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這些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憑空來的,主要來自兩處:一是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二是來自重點疫區。這些人已經帶有病毒,大多數是有傳染性的。

被感染和具有傳染性是兩個概念。相當多的無症狀感染者,經過幾天發展出症狀,這些人都具有傳染性。也有非常少數人,核酸陽性但一直沒有症狀。這些病人有沒有傳染性還是問號。所以我們情願把無症狀感染者都納入集中隔離,這樣比較安全。

境外輸入病例會造成新的暴發嗎?

鍾南山:

風險肯定存在,但是風險不等於現實,只要在國內採取比較嚴格的監控追蹤措施,並進行隔離,同時對他接觸的人進行嚴密觀察,就不會造成暴發。

新冠病毒感染不看人種,它沒有任何種族的差別。如果感染,就要進行治療、進行隔離。完全應該同等對待,不應該存在任何的種族歧視。

全球疫情走向如何?

鍾南山:

全球疫情走向取決於兩個方面:

第一,取決於疾病本身規律。目前這個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變得非常適應在人體內生存,所以它傳播的力度很大。而且它與流感相比,有高20倍的死亡率,這個問題確實是比較值得重視的。

走勢就是它自己變異的規律。一般的呼吸系統的疾病,到夏天會降低,這是疾病本身的規律。所以現在是兩個干預:一個是疾病的干預,歐洲一些國家,新冠肺炎的病死率達到了10%,這種情況應該考慮儘快發展疫苗。群體免疫是行不通的,付出的代價太大。

第二, 目前這個態勢,也非常取決於歐美政府部門採取的態度。歐洲經過教訓以後已經比較重視了,不管封城還是居家,保持距離都是重要的措施。但是美國現在每天兩萬人增加,我們都比較擔心。

地球上的200多個國家,缺哪一個都不行。任何一個國家大暴發,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寧,也不可能控制。所以需要政府共同行動,目前關鍵的問題還是遏制與減少感染。

蚊蟲和柳絮是否傳播病毒?

鍾南山:

據我所知,沒有聽過冠狀病毒通過昆蟲傳染,所以蚊蟲叮咬不應該是個問題。

現在除非是非常嚴重的疫區,柳絮有可能被大量病人的咳嗽飛沫汙染。但是現在不存在這樣的疫區,所以我不認為它是一個重要的傳染源。

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

鍾南山:

如果疫情明年再來,相信人類對這個病已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

如果說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用“遭遇戰”來形容,那麼明年如果再來,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場“阻擊戰”,一旦再現,全國都會採取必要的行動來預防和遏制它的發展。

相信人類通過互相合作,一定會找到病毒的感染途徑、發病機制等,形成成熟的經驗。只要我們懂得“防”和“治”,這就不是什麼可怕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