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引言

近期一位名叫"發現高陵"的網友發現,西延高鐵已於2019年12月31日開工建設,根據規劃,這條鐵路從古都西安出發,北上連接革命聖地延安,故名為西延高鐵。實際上,交通路線的走向往往具有很大的繼承性,一條路就可能會創越千年,承載滿滿的歷史記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包頭古名雲中,有一條從秦都咸陽通往雲中的大道,就是聞名遐邇的秦直道。

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秦朝為什麼要修建這樣一條道路呢?

在秦國翦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之後,秦國北部疆域便直接與匈奴接壤。而匈奴作為當時最為強盛的遊牧民族之一,自然需要頻頻南下掠奪,這就與秦朝的國家利益發生了矛盾。正是由於匈奴頻繁寇邊,秦朝為了調運軍隊的方便,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大將蒙恬親率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一條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秦九原郡)的長達700多公里的一條快速軍事通道,基於此,秦朝能夠有效地將軍隊從這條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輸送到北部邊疆。而由於這條道路大體南北比直,所以也就被稱作"直道",距離今天正好2232年。

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該工程由著名大將蒙恬負責修造,但是因為沿線地形複雜,道路險峻,導致工程進展緩慢。直至蒙恬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賜死之時,秦直道仍未完全修通。秦二世即位後,直道繼續修建,但秦旋即滅亡,故史料並未記載秦直道的建成時間以及具體路線,而後世兵亂紛爭,此道也漸為淹沒,不知所聞。

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歷史地理學者史念海在經過實地調查和研究後,認為秦直道應是由陝西淳化縣北涼武帝村秦林光宮遺址向北,沿著子午嶺的嶺脊至陝西定邊縣南側,再向北進入鄂爾多斯草原,在昭君墳附近渡過黃河,到達位於今包頭市西南一帶的路線。雖然之後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但大致方向應該無誤。此外,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現階段在內蒙古、甘肅、陝西境內均發現了直道的遺蹟,但因其殘損故無法完整地復原。

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秦直道的功用

儘管秦直道在秦朝滅亡時仍然處於修築狀態,但在有秦一朝便已經顯示出了巨大的功用。正因為有此一道,咸陽之兵最短三日即可抵達北疆前線。依據此道,秦國能夠給前方部隊提供強大的後方支援,也正因為如此,秦朝所築長城也才能夠長期有軍隊駐守,在這一點上來說,秦直道與秦長城可謂互為表裡

在秦朝滅亡後,秦直道仍然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西漢文帝三年,匈奴右賢王入據河南地,攻略上郡,但未沿延川道繼續南下,便是因為有直道的威懾。此外漢朝也正是利用了秦直道修築的初衷,令漢軍從直道進軍,曾一度重創匈奴。

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當然,除了軍事價值,秦直道也在其他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唐中期以後,經由故秦直道從內地去寧夏甘肅等地的商旅絡繹不絕,秦直道遂成了一條重要的商業道路。到五代至北宋這段時間,因政局原因,原先河西走廊不可再用,於是中西商旅也多繞至賀蘭山下經寧夏越子午嶺至長安。而此後由於政治中心轉移,關中之地漸為沒落,秦直道也逐漸衰落了下去。

今日西延高鐵,竟與秦始皇高速路走向吻合,秦直道何以穿越千年?

結語

時至今日,中國經過多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了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村與村之間均有公路相連。此外高鐵動車等相對平價的高速載具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出行時間與成本大為降低,大家出門已不再是難事。之前中國很流行"要想富先修路"這樣的言論,道路作為一個地區與外界連接的紐帶這樣說並不過分,此外建路也是一件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事情,秦直道便是一個例子。秦直道因為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所以它能夠在很長的歷史時期發揮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作用,而西延鐵路修成後,西安與延安可實現一小時通達的狀態,將進一步拉近關中與陝北的聯繫,提升西安對陝北革命老區輻射帶動作用。此外,由於延安也是包西線的中途交匯點,所以對於包頭與西安這兩大區域中心城市的溝通也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史記•蒙恬列傳》;王子今《秦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