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我這個地方偏僻不好找,謝謝你們來看我!”71歲的退伍老兵湯某是一起交通肇事案受害人的父親。2020年4月10日,他在村口一邊領著回訪的宜興市檢察院檢察官趙志強和公益律師俞翀走進了他的家門,一邊隨手接過該院贈送的防疫物資及生活食品,臉上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湯某是宜興市太華鎮村民。2012年6月14日,老湯兒子湯某鋼因一起交通肇事案導致半身癱瘓,2015年8月,法院審理判決肇事者張某負事故主要責任,賠償湯某鋼80萬元。而肇事者賠償15萬元後,因家庭困難未再賠償湯某鋼。

2019年5月27日,湯某來到宜興市檢察院申訴,認為法院對肇事者判決量刑過輕,賠償不到位。得此情況後,承辦檢察官趙志強經全面審查卷宗,發現法院審判程序合法,無量刑過輕情況。但如何解開湯某的心結?

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為此,趙志強走訪瞭解到,湯某兒子湯某鋼系一名普通企業職工,交通事故發生後,湯某鋼妻子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但高達40餘萬元的醫療費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她終因生活所迫,揹負巨大壓力與湯某鋼離婚。

從此,這個家庭僅靠湯某鋼的低保和湯某及其老伴的農保2.5萬餘元來維持日常生活及湯某鋼的身體康復,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全家人因此陷入困境。

“解鈴還須繫鈴人,必須讓事故雙方當事人再次坐在一起協商解決。”承辦檢察官趙志強說,如果僅簡單給予釋法說理,很難實現息訴罷訪,必須從作為矛盾根源的賠償問題入手。

“不是我不賠償,是我真的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經過承辦檢察官先後三次調解,雙方終於就賠償問題達成新的協議。

交通肇事者張某當面向湯某承諾,“我願意支付15萬元賠償,按照檢察官提出的每年1.5萬元,分10年還清。”湯某表示接受,趙志強卻細心地發現湯某的臉上還有一絲愁雲。

“當前最緊迫的是解決湯某生活的燃眉之急,長遠看,也要解決退役軍人家庭因案致貧的問題。”為此,趙志強建議申訴人申請國家司法救助。

2019年6月13日,宜興市檢察院舉行公開聽證會,聽證人員一致認為,申訴人湯某屬於國家司法救助的情形,最終該院一次性給湯某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2萬元。

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事情到此結束?在辦理司法救助過程中,趙志強還了解到湯某鋼女兒正在讀高中,學習成績優異。該院知曉後多次協調教育部門,最終為湯某鋼女兒免除了高中學費。同時,宜興市檢察院將司法救助與脫貧攻堅工作銜接,借力民政、教育部門進行“一攬子”幫扶,從根本上緩解了湯某家庭的困難。

“現在,我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新的希望!”這次回訪告別時,湯某一家揮著手堅定地說著。

趙志強告訴記者,“這次回訪看到老湯一家人重燃生活的希望,心裡踏實多了。”

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對湯某的司法救助是最高檢明確的“貧困戶、軍人軍屬、未成年人、殘疾人”四類重點對象全覆蓋的救助案件。

以此案為契機,2020年以來,宜興市檢察院不斷深化司法救助工作改革,主動將司法救助工作融入精準扶貧工作大局,創新推行司法救助模式,將“檢察救助、多方援助、回訪幫助”的“三助”多元化模式貫徹始終,並與宜興市相關行政部門會簽了《國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辦法》,聘請專業律師代理救助案件,依法維護被救助人的合法權益,用檢察溫度撫慰被害人的心靈創傷,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確保救助工作“最後一公里”落地見效。截止目前,該院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4件,發放救助金8萬餘元。

是什麼解開了71歲退伍老兵的申訴心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