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3+1”南雄模式,“三長”履職機制顯成效

★全省科協工作典型系列報道

此前,《韶關市科協關於提升科協組織力“3+1”試點工作的通知》出臺,選定南雄市為“3+1”的工作試點。南雄通過加強試點指導、建立健全“三長”履職機制,創建了“3+1”南雄模式。“三長”代表人物吸納進科協後,不僅帶動了醫療、教育、農業等資源向農村、社區、基層一線傾斜,還壯大了科協基層組織力量。實踐證明,南雄市“3+1”試點工作為市科協組織建設提供了鮮活的經驗。

2019年6月底前,南雄市18個鎮(街)均已設立鎮級科協班子選舉任務,並配備了人員和辦公場所,實現科協陣地達到“有組織機構、有辦公室、有牌子、有章程、有科普示範基地”的“五有”目標。目前,南雄18個鎮(街)均成立了科協,232個村(社區)均成立科普服務站。其中,湖口鎮科協被列為提升南雄市科協組織力“3+1”試點單位。

建立健全“三長制”,擴大科協隊伍及其影響力

韶關市著力接長科協手臂、盤活科協人才隊伍,從市級層面調整、吸納“講政治、懂科技、愛科協、能幹事、願服務”的“三長”進入各級科協領導班子。南雄市建立健全“三長制”,將“基層醫院院長、中小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這一類基層“知識人”“大能人”納入科協體系,兼職或掛職成為副主席、常委的“科協人”。

基層科技工作者對科協知情、嚮往,並引導帶動教育、醫療、農業等各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加入科協組織。科普講師團、專業服務團、科普志願者等科協工作隊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教師、醫生、農技人員加入,他們經常深入社區、農村,開展科普宣教、科技教育、技術培訓等活動。

南雄市以“長”帶“隊”,擴大了科協隊伍及其影響力,有效地解決基層科協“四缺”現象與科協組織“不緊不親”難題,拓寬科協組織的“橋樑”,科協活動領域有所延伸,使科協工作有了更實的抓手。

發揮“三長制”積極作用,服務好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任務

南雄市通過引入“三長制”,切實發揮學校、醫院、農技站等各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帶動作用。醫院院長帶領醫護人員開展送醫送藥下鄉,傳播健康知識;學校校長髮動科技老師進行科普教育;農技專家到農村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生產活動,通過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活動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提高“三長”積極性。

當前,服務好“三農”是鄉鎮科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村科普應始終面向廣大農民。南雄市通過科普服務鄉村振興,創新驅動助力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一方面,充分利用科技文衛“三下鄉”、科普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積極開展反邪教、防災減災、移風易俗等科普宣傳活動,不斷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農村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推廣,發揮農業領域科技工作者作用,指導各級農技協深入開展實用性較強的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南雄市創新“三長制”,組織結合當地資源特色,圍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心任務,將資源引向基層,將力量配置基層。

湖口鎮先行先試,高度重視鄉鎮科協工作

湖口鎮科協被列為提升南雄市科協組織力“3+1”試點單位,鎮黨委、鎮政府以此為契機,高度重視鄉鎮科協工作。湖口鎮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3+1”試點、“三長”進鎮科協領導班子、鎮科協換屆等工作。

一方面,湖口鎮通過配好鄉鎮科協班子、組建科普隊伍等舉措,組織協調能力強、工作水平高的班子成員兼任科協主席,將具有新特色的“三長”納入鄉鎮科協領導機構,團結熱心科普事業的科技人員,將有特長的“土專家”“田秀才”吸納到科普隊伍中來。

另一方面,鎮科協全面摸底科技工作者情況,召開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傾聽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登門拜會“三長”,聽意見、給任務、壓擔子。在吃透鎮情的基礎上,結合上級精神,制定“3+1”實施方案,對試點工作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實施進度、組織領導進行具體部署。同時,還制定了鎮科協換屆方案,以組織架構設定為重點、提升科協組織力為核心,明確鎮科協職能職責、領導班子構成和“三長”進入科協組織規定。目前,湖口鎮科協“3+1”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

本報記者 胡漫雨 見習記者 李婉欣 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