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你好,是時候註冊屬於你的公眾號了

疫情持續,可預見的一段不短的時間裡,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衝擊,法律行業也難倖免。

2月3日,北京市政府通知的第一個工作日,要求在家靈活辦公,我還進行了一番調侃:

座標北京,至少二月中以前所有的庭審都延期了,執行也肯定受很大影響。

訴訟的特點,短時間內沒辦法解決問題,也不用擔心時效的問題,都先緊著辦其他事呢。

法律顧問業務,有合同給你審?你上班了,你客戶和客戶的客戶是不是也上班了?有交易嗎?

勞動關係,部分未履行完畢的合同因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需要審查算是有一部分工作量吧。

和同行交流,可以說,不論是訴訟還是非訴業務,相比平時,普遍就是無事可做的狀態。

再說了,你想見客戶,客戶還不想見你呢。

線下經濟既然普遍停滯,人們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了線上。

對律師和律所來說,利用好這段時間,通過線上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顯得尤為關鍵。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公眾號的打開率之低你我肯定都有同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放棄使用公眾號。

但有沒有發現,最近律師和律所們的公眾號又都活躍起來了。這是因為,勤奮且有想法的人走在了前面。

今天我就來分享,我對律師創建自己的個人公眾號的一些想法。


律師你好,是時候註冊屬於你的公眾號了


一、寫作,是最體面獲得客戶的方式之一

提起律師營銷,靠在百度或其他垂直媒體上打廣告獲得客戶的律師不少。

微信裡有不少這類型公司的工作人員加了我的微信,前兩天我還輕懟了幾句。

他向我推薦北京地區的廣告位,發了個廣告頁面,說上面都是合作多年的律師,效果不錯。

我也是無聊,把六個律師和所在律所都搜了一遍。XX,所裡三個合夥人,他就是高級合夥人了;XXX,合夥人都不是,也整一個高級合夥人;XXX更過分,合夥人不是,還整一個主任律師。我還補刀了一句,要我和這種人為伍,我寧可不做律師。

不做虛假廣告,這是底線,吹牛也得有個度對吧?

我做律師一天,就要堅持一天的體面。寫作,就是我最後的倔強。

律師和當事人,那是需要建立相當程度的信任的。

注意力如此珍貴的今天,願意讀你的文字,從你的文字中認可你的專業和人品,再與你通力配合,你為他成功化解矛盾解決麻煩,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這是靠花錢打廣告,再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不會有的體驗。

咱們假設一個場景,客戶諮詢一個問題,你在簡要回答過後,發過去一篇之前你做好充分研究的文章,以向客戶展示你在這方面有一定見解,這個糾紛你有信心解決,效果難道不比一通尬吹或者說自己有關係來得強,來得容易取得客戶的信任?

相比一般自媒體靠流量主、讀者打賞、帶貨變現,律師對流量的需求其實並不高。

律師有獨特的變現途徑,代理費哪怕是諮詢費,利潤也遠比一般變現途徑利潤高。

律師經營的公眾號,不必要像一般自媒體,通過日以繼夜持續不斷地追熱點來獲得流量,再說,靠追熱點得來的流量,時效性一旦難以維持,流失也會非常迅速。

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讓沉下來的客戶更加信任我們,自身有需求,或者身邊有朋友有需求時,願意第一時間聯繫或者推薦我們。

我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公眾號運營者,只把我的一點點經驗分享給你。

我的公眾號,內容完全個人原創,不會去追什麼最高院今天又發佈了什麼新規定,然後貼一遍原文。

那是媒體,或者說法律媒體,它確實可以靠時不時發個政法大學同等學力研修班的硬廣獲得收入。

我的公眾號,就是我平時學習的積累和感悟。

公眾號名稱叫簡單民商法,也就代表了我自己所做的業務,內容全部與法律、律師相關,已有小几十篇原創,有實務交流,也有我個人對法律行業、律師工作的理解。

關注我的公眾號,學到法律知識自不必說,也可以滿足一部分朋友對律師行業的好奇心。

律師,絕不可荒廢的就是寫作,寫代理詞答辯狀是寫作,寫公眾號也是。

同時寫作也是學習的過程。律師是一群非常好學的人。但這個學,你認為是“轉發即學習”還是通過自己寫出來對你自身的提高多呢?這點毋庸置疑。

不知道寫什麼?我個人的靈感來源往往是知乎,熱門的法律相關話題,有想法肚子裡也剛好有點乾貨的,兩三千字信手拈來。

疫情持續期間,你是不是也被不可抗力、情勢變更、勞動用工刷屏了?

那你為啥沒動起來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有難度?我表態,我就是因為懶。

再說怎麼寫,要考慮你公眾號的受眾。絕大多數律師包括我在內,普通人就是潛在客戶群體之一,而非專業人士。

我必須要保證文字的可讀性。這點說來簡單,但並不簡單,我也還在實踐中,有幾個小竅門可以告訴大家。

多分段,多總結小標題,將長句變成短句,可讀性顯著提升。

把複雜的法律問題,多用大白話進行解釋,同時結合易懂的案例進行解析。

可讀性強了,被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三、互聯網有記憶,你寫作的內容,將來會給你回報

寫作,對律師而言當真是百利而無一害。

什麼?你的時間很貴,如果真的那麼貴,那我也建議你不要把時間花在註冊公眾號上。

最差的結果不過是公眾號並沒有為你帶來收入而已,所有人都不會嘲諷一個勤奮的人。

我和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搜索的習慣正在悄悄改變,當想看一些相對好的內容的時候,傾向於使用搜搜(可搜索微信內的文章)進行檢索。

換個角度想,你寫在公眾號裡的內容是不是將來也有可能被別人搜到,進而關注你,想要了解你呢?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想你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

四、建立你的個人品牌

前段時間還有個話題挺火的,為什麼律師對所執業的律師事務所忠誠度低,普遍觀點認為,這是現有分配製度的必然結果。

但我認為,還有不可忽略的一點,律師本身就是一群崇尚自由的人。

想自由,那就要有自由的資本。身邊和我一起前後腳申請執業的朋友們,不少還在做工薪律師,辦老闆的案子。想著,有個相對高收費的案子就出坑,但往往事與願違。

跳不出一個怪圈,沒有案子,不敢獨立,做老闆案子,沒時間經營自己人脈,沒有自己的案源,更加不敢獨立。

憤而出圈的,往往是受不了繼續被壓榨,但同時也看不清出路。

何不嘗試在工作之餘,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比如兩千粉?比如日常閱讀量達到一千以上?比如連續五天有人通過公眾號聯繫你並向你諮詢?目標達成就出圈。

其他

其他內容比如公眾號引流,比如文章標題的寫作,甚至是字號行間距,網上已經有太多教程,律師們都很聰明,在此不做贅述。

這場疫情,是機遇,也是挑戰。

還請各位律師朋友,和我一起,動起筆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