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威爾李威:以極客精神實現短途交通工具智能化

飛輪威爾李威:以極客精神實現短途交通工具智能化_大豫創業者

寫在前面:做飛輪威爾正是我初出茅廬的時候。作為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當時的自己對未來並不清晰,也看不到失敗是什麼樣子,一心想的就是教科書裡說的,“只要堅持,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一定能做到。”——李威

成型

2009年,李威大二,適逢個人站長大火的時期,對計算機軟硬件都非常感興趣的他開始嘗試做論壇,黃河科技學院的第一個非官方論壇便是出自他之手。

通過做論壇,李威結識了一批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隨後他們組建成一個小團隊,開始接一些為企業定製開發官網的的訂單。

這便是他的第一次創業。

臨近畢業,考慮到項目的延續性價值不高,此次創業最終也以畢業後團隊成員的各奔東西而告終。

隨後,經圈裡人推薦,畢業後的李威進入百度工作,在此期間,他對互聯網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專業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但經歷過第一次創業之後,創業意識早已深埋於心的李威清楚地知道,只要機會合適,自己一定還是會去創業的,在百度工作的那段時間,這樣的想法也從未改變過。

時間回到李威畢業前。

在校期間,李威便一直有這樣一個想法:能不能做出一款超短途的交通工具,來解決年輕人對輕便、個性化交通工具的需求?

當時雖有想法,但一直沒有靈感,直到他通過互聯網接觸到了美國的平衡車概念,那個想要做的產品的模樣才一下子清晰具體了起來。

於是,他開始琢磨,能不能利用自平衡技術(平衡車的原理)把現有的平衡車再簡化一些,造出一個輪子的平衡車,經過分析之後,他覺得此番設想是行得通的。

隨後,他便和幾個夥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來一起研究這個事兒。

他們在市場淘了一箇舊電機,自己架了個木架子來做電機測試,當電機實現驅動的那一刻,他們歡呼雀躍,“自己的這套算法還是有希望的!”

接下來便是持續不斷的測試,從剛開始的完全不能騎,到逐漸找到了點平衡的感覺,再到終於把產品做出來可以上路騎行,一年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爆發

雖然產品做出來了,但並不完善,騎行的體驗也不是很好。

但當時的他們由於接到訂單後急於出貨,來不及繼續完善便將第一批做出的近一百個產品投放了出去,結果,由於產品本身確實存在不少缺陷,比如噪音過大,瞬間加速出現斷電現象等,一百個產品基本全部被退了回來。

剛開始便栽了跟頭。

來不及沮喪,他們便迅速展開了相應的優化工作,無論是產品降噪,還是對電流過高的保護以及騎行體驗方面,都做了一系列完善後才再次投放到市場。

爆發點出現在三個月之後。

由於優化後的產品整體體驗感非常好,線上每天的諮詢量都特別大,甚至國內有不少經銷商主動找上門,直接送上現金,以期獲得某個城市的代理權。

用李威的話說,那是近乎瘋狂的一段時間。

團隊氣氛也由此高漲,他們甚至在那一年開了產品發佈會,從舞臺形式到統一黑T-shirt、牛仔褲的著裝,幾乎全部依照“Apple”的發佈會進行打造,以此向喬布斯致敬,向極客精神致敬。

飛輪威爾李威:以極客精神實現短途交通工具智能化_大豫創業者

“那一年,第一次把產品做出來,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產品被別人喜歡、被髮燒友追捧,那種感覺是非常好的。”李威說。

於是,他們也順勢於2014年9月推出了第二代產品。

第二代產品不僅從外觀上做了很大改變,在工藝設計層面,也植入了新的科技化元素,同時還做了一個隱藏式的拉桿,來滿足便攜的需求,一經推出後,新品幾乎秒殺了一眾競品。

他們還將產品的相關視頻放在了Youtube、Facebook上面,不出意外地備受外國友人追捧,在參加完一些海外的電子產品展會之後,他們開始入駐海外市場。

總體來說,這一年是飛輪威爾實現從無到有、快速增長的一年。

飛輪威爾李威:以極客精神實現短途交通工具智能化_大豫創業者

低谷

世人道,高低起伏才是常態。

在經歷過2014年的小高潮之後,2015年,飛輪威爾的情況出現了很大變化。

2015年上半年,市場上迅速湧現了大批量同類產品,而這些產品中,又存在相當一部分只是模仿卻並未掌握核心技術的低階產品,並由此引發了一些安全事件,此類安全事件極大地降低了消費者對平衡車的購買需求,整個平衡車市場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再加上由於產品單一帶來的瓶頸,在內外因的雙重打擊下,飛輪威爾遇到了第一次資金鍊危機,甚至還欠下了不少供應商的貨款。

李威回憶說,那個時候的自己處於完全不知所措的狀態,因為沒有經歷過,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這樣的危機。

一些偏激的供應商甚至會對他進行圍追堵截,“我經歷過幾次也不說話,就堵著你,一直跟著你的情況,當時自己心裡也很難受,但實在沒辦法,欠下的那個錢,是完全超過我們承受能力的,只能一點點還。”

那次危機讓李威在心理層面經受了非常大的折磨,甚至到現在,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麼久,他有時候做夢也還是會夢到那種情形。

“它傷害到了我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狀態和心態。25歲的年紀,正是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這次事件讓我開始從理想主義轉變為會考慮一些現實情況的人,所以如果讓我重來一遍,應該就沒有當初那麼大的勇氣來做這個事兒了。”他說。

就這麼被反覆折磨了大半年後,轉機終於姍姍來遲。

由於當時適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熱階段,飛輪威爾作為科技創新類創業的典型案例被大力推廣,並在李威母校黃河科技學院的支持下順利拿到了天使輪融資,這才得以緩解了此次資金鍊危機。

此後,飛輪威爾便步入了平穩上升期。

未來

6年轉瞬即逝。

經歷過6年的積累之後,飛輪威爾也已成功在智能輕便的短途交通工具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甚至於在此細分領域,已然居於一個top位置。

據瞭解,目前飛輪威爾擁有專利近60項,產品出口國家累計60餘個,全球“魚粉”(飛輪威爾旗下“大魚”系列產品粉絲)超過25萬。

可謂成績斐然。

從平衡車起家到現在,飛輪威爾也已延伸出第二大類產品—大魚智行車,接下來的產品導向也會緊跟時代發展,密切結合市場狀況進行。

飛輪威爾李威:以極客精神實現短途交通工具智能化_大豫創業者

飛輪威爾李威:以極客精神實現短途交通工具智能化_大豫創業者

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解決超短途出行需求的一些輕便化交通工具的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歐洲市場呈每年3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美國更快,複合增長率基本達到了100%+,而國內由於受到一些政策的影響,比如禁止電動滑板車、平衡車上路等,複合增長率相對稍低,但增長趨勢明顯。

“國內今年強調產品一定要符合3C標準,我們的產品基本上全部符合國家的新國標,也是率先進入開發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產品的一個企業。短期內,我們會繼續聚焦在智能電動自行車領域,以產品為驅動,做好技術、設計和服務,我們會把人工智能等更智能化的技術,融入到短途交通工具中來,讓智能化替代功能化,類似於智能機替換功能機的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想讓它在智能化短途交通工具領域再次重演,用我們的解決方案,實現交通工具的智能化更迭。”李威笑著說。

期待,祝福!

注:李威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大豫創業者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採編|曹星潔

校對、排版|曹沛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