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跳舞,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舞者

很多時候我們在練習舞蹈的過程中,老師經常會給我們嘮叨說:有心去學舞蹈,你隨便應付舞蹈,舞蹈也就隨便應付你,這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充滿著汗水和鮮花的一條曲折之路。我們之中有的人天生就是學舞蹈的,舞感非常的敏感,但是這又能代表著什麼呢?是註定他們就能成為著名的舞蹈家?不,只能說明他們的初始天賦很好,學東西比別人快,但是將來的事情誰能保證呢?只能說用心去學習舞蹈的人再怎麼樣,他也不會太差。

我們在學習舞蹈的時候,很多老師會讓你先感受一下這種舞蹈的風格、節奏、整體框架的基本情況,不同類型舞蹈的風格、節奏等等都是迥然不同的,我們在表達舞蹈作品的時候要掌握舞蹈的特點,比如中國民族舞,我們日常可能會接觸的比較多一些。因為地域方面的原因,不同地方的民族舞會帶上很濃重的地域色彩。例如《雀之靈》是傣族民間舞,幸福的孔雀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圖騰,象徵著吉祥、和平。傣族民間舞的風格主要表現在身、手、腿的“三道彎”,和對孔雀頭、嘴、爪、翅膀模仿的手型、手位,以及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左右搖擺,腳後踢為主的基本動律。舞蹈家楊麗萍充分運用手臂、肩、胸、頭的動作,通過對孔雀靈性的演繹,寄予傣族人民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嚮往,使整個舞蹈賦予生命的活力。

用心去跳舞,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舞者

舞蹈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在演繹舞蹈的同時,也是在演繹我們的人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之一千個舞者就有一千種不同舞蹈。每個人對於舞蹈用心程度都不一樣,呈現出來的舞蹈風格也不盡相同,我們只有融入到舞蹈角色之中,精準把握,充分體驗舞蹈角色,才能跳出舞蹈獨特韻味。

舞蹈表演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俗話說“藝要三分生”,就是說每次表演要有七分與過去表演成果相磨和穩定成分,又有三分屬於新的即興創作,這也暗含著演員要自我超越的意義,只有不斷的再創造才能使舞蹈藝術長盛不衰。 停滯不前終究會被淘汰掉,用心去鞏固、用心去學習、用心去創作,舞蹈才能越跳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