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肯家電》190期卷首:這回,我們來談談生活

相信《艾肯家電》的讀者跟我們一樣,經歷了此生難忘的春節:全民禁足、百業蕭條、舉國共情,同擔時艱。不幸地親歷了這場病毒全球大流行,卻又幸運地看見了人類在這場與病毒史詩級決鬥中表現的陽光與陰影,情緒隨之起伏,心潮為之澎湃。

經歷了史上最難復工之路,我們得以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從今天起,我們應該開始關心“糧食與蔬菜”。畢竟,再宏大的敘事,最終替代不了我們的生活。


《艾肯家電》190期卷首:這回,我們來談談生活


筆者一直反對油膩的雞湯、不切實際的指導預測以及事後諸葛式的分析和解讀。這一回,借卷首這個版位,筆者以一名身處上老下幼的中(青)年身份,跟大家彙報一下從這場疫情中的一點感想。不多,就三層意思:

第一,管理健康。我們無法預知各種意外,但我們對自己健康的管理卻是切實可操作的。適度鍛鍊,增強抵抗力,整個人的精神面貌會隨之不同,工作效率也會明顯提高。我們所謂的理想也罷、慾望也罷,都得建立在健康的軀體之上。舍此,其它無從談起。

生命帶我們走到上有老、下有小的這個中間層,不論性別、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回到家,都是家裡的頂樑柱,敢不珍重嗎?

第二,手留餘糧。人生是船,無論你的航道是江河還是湖海,沒有抗風險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一個家庭、一家企業、乃至一個國家,健康的運轉都需要適度的儲備。越微觀,越要重視儲備。

這次疫情中,筆者親眼見過被提前消費壓垮的個人和家庭。平時收入一般,但藉助信用卡透支,穿的用的全要向高檔邁進。如不是親友及時救助,這場疫情已經讓他們走到個人破產的境地。

拜消費主義所賜,在各種公號和大V的煽動之下,我們通過加槓桿、寅吃卯糧,過上了與自己收入不相稱的生活。然而,這生活很不結實。一個浪頭過來,有可能就原形畢現。還是俗話說得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不能生活在編織好的繭房裡。那些編造的、可以超越自身付出的獲得,背後早已標好了價碼。

第三,培養愛好。我們日常活動有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工作;一部分是生活。兩者疊加,當然更好。大多數人,兩者是不疊加的。全天候打雞血的戰鬥狀態根本不存在。總有業餘時間,總有無聊的時候,甚至在將來,總有退休之時。

這次因疫情宅在家裡,有的人展示廚藝、有的人研習書畫、有的人讀書寫作,但相信更多的人像筆者一樣,百無聊賴不知如何打發時間。

實在地說,培養點健康愛好還是比較重要的。哪種愛好、能到哪種水平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的愛好會讓人從中受益,說得功利點,說不定還能對工作有幫助。

這是筆者的彙報。如果你,我們親愛的讀者,通過這場疫情,有什麼故事和心得,不妨寫下來,分享給我們,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