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所謂閨蜜,無非就是相互嫌棄,卻不離不棄。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我老婆剛畢業那年,過得很苦,在公司沒少受委屈,有一回任性地揹著家裡辭職了。絕望不已時,便給閨蜜打了個電話。她聽完後,只說了句“你來吧”,於是,我老婆坐了3小時的飛機去深圳找她。凌晨1點,寒冬臘月裡的深圳,閨蜜在機場等,凍得臉通紅,但兩人一見面就互相擁抱,笑得像個傻子。第二天我老婆睡到日上三竿,起來時,閨蜜正在廚房給我做飯:紅燒茄子、宮保雞丁、土豆燒肉、可樂雞翅......很用力地去弄一桌能做出的最好水平的餐。飯桌上,兩人就是瑣碎的三言兩語,扯扯過去,罵罵領導,再談談未來。那一趟,因為吃飽睡好,把心安頓好,沒幾天人就“活”了過來。

其實,這就是閨蜜。大概每個人身邊,都有那麼幾個好閨蜜好兄弟。

《我在你的世界下落不明》有這樣一句話:閨蜜就是這樣一個人,就算全世界崩塌,她的擁抱也不會被顛覆;就算全世界取笑你,她也與你並肩齊驅,替你打抱不平,她比愛情更愛你。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每個女人都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可以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一起上廁所,彼此之間可以開任何玩笑,說著不著邊際的話;她可以陪你瘋,陪你鬧,陪你抱頭痛哭,陪你走過坎坷和心酸…這個朋友叫做閨蜜。閨蜜之間通常是志趣相投,而且無話不談,可以充當感情的垃圾桶,也可以是一名優秀的時尚參謀。如果說,女人和男人相處時尚且存有神秘的一面,和閨蜜的相處可謂是“赤裸相對”,閨蜜之間完全沒有忌諱,也沒有取悅對方的做作和失去的憂慮。在閨蜜面前的女人是輕鬆的、自在的、自我釋放的。女人可以沒有男朋友,但是不能沒有女朋友。

16世紀的思想家蒙田曾經斷言:女人的靈魂不夠堅強,承受不了友誼這種把人久久束縛的親密關係。可實際情況是,女性之間不僅存在友誼,還能夠保持一種很奇特的友誼關係。當男人遇到壓力時,會產生逃跑或者戰鬥這兩種反應;當女人遇到壓力時,行為反應卻處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女性之間的相互關照緩衝了行為反應的激烈程度,因此,女人能夠在照顧孩子、尋找友情慰藉中釋放壓力。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研究表明,這是一種來自動物的本能。在靈長類動物中,比如狒狒,成年的雄性狒狒會離開從小生活的社群,開闢新的疆土;成年的雌性卻會始終生活在社群中,和媽媽、姨媽、姐妹們組成一個雌性社會。在這裡,雌性狒狒彼此交好,互相照顧幼崽。即使偶有摩擦,雌性狒狒也會通過相互安撫、整理毛髮、抓蝨子等行為重新找回溫情的感覺。這是動物界最原始的閨蜜情誼,而在其他種類的動物中,比如非洲象、田鼠、野馬的族群中,雌性之間也保持著一種非常親密的、互惠互利的關係。

當一匹新西蘭野馬被陌生的雄性攻擊時,族群中的其他雌性會自發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抵抗入侵者,直到將它驅逐出去為止。在老鼠的地下王國中,雌性老鼠也會互相幫助,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狀況。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生活中的許多人際關係都是不對等的,比如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老闆和員工。相比之下,友誼是一種非常對稱的關係。

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完全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每個人都是自願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做朋友,合則聚,不合則散,沒有任何血緣、制度、契約的限制。實際上,許多研究表明,女性之間的友誼要比男性之間的友誼、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有益於身心健康。只不過,社會輿論和女性自身都將男女之間的情感關係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以至於忽略了友誼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女性之間的閨蜜情誼。當女性在閨蜜之間的聊天中得到安全感和被接納的感受時,往往能夠刺激女性大腦的神經,分泌出大量的神經遞質。有研究表明、除了性行為中的高潮快感之外,女性在聊天中能夠獲得最大的神經快感。當然,兩位女性在成為閨蜜之前,必定首先成為朋友。互相喜歡,互相欣誼的兩個人才能繼續發展,成為親密無間的閨蜜。心理學家認為,入們更向於選擇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閨蜜之間的相似程度則更大。這種相似既包括外貌、年齡、社會地位這種外在的部分,也包括信念、價值觀、態度、個人品質這種內在的條件。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當閨蜜的情誼越來越深厚時,彼此之間相似的地方也會越來越多,同時,雙方分享人生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當一個人的生命和另一個人的生命不斷重疊時,閨蜜情誼就不再是外在的社交需要,而變成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閨蜜愛上男友的雙重背叛,在某種程度上,那是個人生命命一次重大撕裂。

於是,閨蜜之間的相處就變得非常微妙,既需要時間和耐心的經營,也需要精力和關注來維護。女性天生的嫉妒和虛榮心常常使得友誼進展困難,女入總是能夠在朋友身上找到優越感,同時,對方也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優越感。儘管彼此之間半斤八兩,心理上的比較卻時刻存在。因此,只有能夠在這種關係中找到平衡的人,才能夠暢快地享受閨蜜的情誼,否則的話,友誼就會遭到破壞,兩人的親密關係也難以維持下去。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隨著相處時間的變長,閨蜜往往會越來越像,無論是平時的穿衣打扮,還是說話做事的風格,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會幾近相同。於是,當一個人遇到瓶頸時,閨蜜的支持力量變得非常有限,常常心中著急。卻幫不上什麼忙。這時候,“男國蜜”的出現就讓問題變得簡單了。不得不承認,男女的確存在思維方式的差異,因此,當面對難解的問題時,自可以用來傾訴、痛哭,男閨蜜卻可以運用抽象分析的能力,以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女性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男閨蜜不僅能夠在關鍵時刻撐起一把傘,還能讓雨傘長出翅膀,幫助朋友衝出生活的困境。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男閨蜜”這個詞聽起來彆扭,其實就是性別不同的閨蜜而已。男閨蜜一般都是溫柔細膩、不乏才情,既能上得廳堂,又能下得廚房,當女性情感受傷時,還能對其掏心窩子傾訴衷腸。和閨蜜相比,男閨蜜具有挺身而出、獨當一面的男人氣質,鑑於性別上的差異,男閨蜜往往能夠提供更客觀的建議,彌補對方性格上的缺陷。

正因如此,當王小賤、李大仁這些資深“男閨蜜”大行其道時,女白領們的新年願望就從“希望老闆給我加薪水”直接改成了“希望老天發給我一個王小賤”,在一項網絡調查中,甚至有80%的職場女性表示渴望有個“男閨蜜”。

女性都渴望有個“男閨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