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作者 || 檀槍槍

監製 || 張沃若 張工工


前些天,微軟宣佈了自己的創始人比爾蓋茨的退休計劃,比爾蓋茨將退出微軟董事會,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我得專注在我自己的時間上了”

對於大多數人,退休意味著自由。

為財富,地位,家庭,事業拼殺的前半生,換來的是退休後的不爭與平靜。

就像溯流而上的大馬哈魚,終其一生逆流而上,翻越山嶺,完成繁衍子嗣的使命後,便尋找一個平靜的地方,享受片刻的安寧,死去。

蓋茨不是第一個退休後重新投入另一項事業的富豪,事實上大多數億萬富翁在退休後都沒有選擇與世無爭地”平靜死去“。

許多億萬富翁管理者數十億的資產,經營著上萬人的企業,他們早就實現了所謂的財務自由,但是仍舊日復一日地讀著報表,開著例會,全球各地飛來飛去地參與公共事務。是職業慣性和對更宏大事物的某種執念讓他們樂此不疲的解決著一個又一個社會難題。

我不禁想起了富豪們因為財富地位的不同而做出的那些迥異舉動,一次次刷新著我被金錢限制的貧瘠想象力。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就像一無所有王健林,悔創阿里傑克馬,不知妻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這些話乍一聽像是逢場作戲的漂亮話,掌握巨大財富和社會資源的富豪們,在人生的長路中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大多數人並沒有像我們一般人想的那樣吃吃喝喝,娛樂世界,而是一手建立商業帝國,即使退休後也仍在發光發熱。

退休富豪並非普通人。儘管他們已經退休,但是,仍然掌握著巨大的財富和社會資源,他們依舊是社會精英。對於任何一個社會來說,社會精英都應該負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對於突然無事可做的億萬富翁們來說,如何支配手頭的錢和時間,成了後半生的頭號課題 。

那麼這些退休了的富豪們,都去幹什麼了呢?

退而不休派

有些人名義上退了休,實際上,哪裡放得下自己奮鬥大半輩子的事業。這之中最典型的當屬香港的世紀鉅富——李嘉誠。

李嘉誠出生於1928年,今年已經年滿92歲了。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年輕時的李嘉誠,誰還不是個奶油小生呢

李嘉誠12歲逃難去香港,1950年開始創業,1958年開始進入房地產,長江集團在1972年就已上市。彼時的李嘉誠就已44歲。

在長江上市後,李嘉誠揮斥方遒,縱橫商場,不僅讓自己15年蟬聯華人首富,還為所有長江的投資者們獲得了數千倍的回報。

李嘉誠曾表示:投資者如果在1972年買入長江,今天的回報是1500倍,如果再加上收到的股息,回報已經超過5000倍,世界不是很多公司有5000倍的回報。

李嘉誠在他92歲時宣佈正式退休,長江帝國由其長子李澤鉅接棒,並且李嘉誠還宣佈,他會辭去汕頭大學名譽主席,由Richard(李澤楷)頂替。至此,已經在創業路上奮鬥了68年的李嘉誠退居幕後。

但“李超人”似乎並不打算開啟壺中日月般的閒適生活,事實上,李嘉誠是退而不休,轉任集團的資深顧問換了個頭銜而已。

在長江集團的公告中也表明:應董事會要求,李先生已同意出任本公司資深顧問,繼續為集團做出貢獻,就重大事項提供意見,其顧問金為每年港幣5000元。

就連辭去的汕頭大學名譽主席,他都表示:“自己會坐高鐵去汕頭,繼續支持汕大的項目,支持基金會遠超出我的生命。”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在頂級富豪中,這種退而不休的例子還有很多。

早在1999年,王石48歲之時便卸任了萬科CEO,開始退休放飛自我,啟動玩登山、劃賽艇、做形象大使、客串主持人。甚至還曾成功登頂珠峰。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2017年, 萬科發佈公告,66歲的王石宣佈退休。18年1月, 華大基因發佈公告稱,王石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然而不到半年,他又重新出山擔任了華大基因母公司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

除了放心不下的主動派們,也有因為集團面臨困境而被迫出山的“不得不“派。

18年,美國一紙禁運,讓本就風雨飄搖的中興,再度受到重創。

16年就已退休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臨危受命,復出救火。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臨危受命,再次踏上征途

熱心公益派

1995年至2007年,比爾蓋茨連續13年把持著全球首富的交椅。

沒人懷疑,他用個人電腦改變了世界,用知識創造了財富。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在用商業和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同時,比爾蓋茨也沒忘記投身公益事業。2000年1月,蓋茨夫婦成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2008年,比爾蓋茨辭去微軟CEO後宣佈,把自己的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名下基金會。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曾說,“退休以後20%時間給微軟,80%時間做慈善。”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雖然蓋茨是全世界富有的人,但是過的生活卻非常樸素

不僅自己身體力行慈善事業,蓋茨還推動了許多億萬富豪加入進來。2009年,比爾蓋茨在美國組織了一個秘密聚會,把巴菲特、索羅斯、大衛洛克菲勒等十幾位世界頂級富豪召集到一起,推動他們達成一個共識:這些鉅富們,在去世之前,都會把自己身家的一半捐出去做慈善。要知道,這幾個人的身家加起來超過1200億美元。

在這之後,比爾蓋茨嘗試解決過許多困擾人類整體的難題,例如 農業發展、為窮人提供金融服務、水源衛生的保障、疾病的消除、衛生條件的改善。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蓋茨推動的“廁所革命”。

在第三世界,還有許多地區是沒有地下排汙管道的,排洩都是就地解決,而這不僅導致了水源的汙染,更會讓病菌滋生,流患橫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蓋茨基金會拿出了 2 億美元的長期支持資金,幫助研究出一款真正不用鋪線、不用水衝的自治馬桶。

2015年1月5日,比爾·蓋茨公佈了一段視頻,並在視頻中喝下一杯經過處理的“糞水”,以此證明汙水處理裝置的可靠性。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經過蓋茨基金會的層層努力,這種先進的汙水處理裝置已經在世界範圍內逐步得到使用。在達喀爾,歐姆尼處理器已經能夠處理城市三分之一的糞便汙水,併為人們提供乾淨的飲用水。

但即使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在面對人類整體性難題時,也時常陷入絕境。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2014年辭去微軟董事長職務,退休時59歲,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慈善事業中,把自己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其名下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從 “世界首富”變身“世界首善”

直到最近,為了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慈善事業,宣佈退出微軟集團的董事會,正式離開他經營了45年的微軟公司。

像蓋茨一樣,許多退出商界的億萬富豪都沒有歸於沉寂,而是在另一個領域發光發熱。

馬雲曾講:有一天,我會回去教書。我覺得做這件事與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比起來,我能幹的更好。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馬雲的微博名前綴是“鄉村教師代言人”

2019年教師節,馬雲在縱情演唱一首《怒放的生命》之後,正式退出了阿里的舞臺。馬雲在卸任演講中說:“不當阿里巴巴董事長,不等於我退休,我是不會停下來的,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夢想中的一個而已。我自己覺得我還很年輕,很多地方都想去看看,都想去嘗試。很多事情,教育、公益、環保,這些我一直在做,我覺得我還可以做得更好,花更多的時間,也許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新冠疫情爆發後,馬雲也不斷關心著全球的疫情情況。據鳳凰網科技的不完全統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從3月2日起第一次向日本捐贈開始,截止目前,他已經向全球多個國家捐贈將近2000萬隻口罩,大約250萬份試劑盒,以及包括防護服、防護面罩和呼吸機等醫療物資。

歷史上,中國士紳們退休回鄉後,除了頤養天年外,很多也會做慈善活動,成為官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樑,致力於當地公共服務的改善,成為社會支柱。

那些億萬富翁們退休之後都去幹嘛了

千百年來,中國士紳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支柱,不僅在於他們當官、經商時給社會的貢獻,也在於他們退休後,仍然以各種方式推動社會的進步。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最高的訴求就是自我實現,而擁有高超社會資源調配能力的富豪們,基於整體人類的共情和擔當成為了他們退而不休的原動力。

就像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說的:在這人類世界的盡處,對他來說,也只有這樣一種逃遁的方式,逃到煊赫的行動中去,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求庇護。

對於這些退休後仍在創造價值的富豪來說,這種逃遁或許就是他們對於自我實現的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