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講史](29)打“猴山”,井陘全境解放

井陘全境解放,是在4月24日最後端掉威州“猴山”炮樓。

井陘礦和井陘城於16日、17日先後解放後,解放軍繼續掃蕩著外圍的殘敵,20日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較為頑固的威州鎮,守敵200餘人全部被殲。但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卻在20日晚還在叫囂,“井陘仍在國軍手中”。豈知,井陘只有威州的“猴山”炮樓“仍在國軍手中”。自1940年8月日軍在威寨灣村邊“猴山”建立炮樓,後由國民黨軍接手至1947年初,七年間在這裡殺死的無辜百姓和革命幹部,人們能念上名字的有數百之多,那些不知姓名或被秘密暗殺的更不計其數。人們路過威州炮樓,猶如過鬼門關,可謂殺得路斷人稀。

1947年4月24日,中共晉冀區黨委副書記、晉冀軍區副政委王昭,就如何攻打威州炮樓一事,特邀時任晉冀第三專署副專員李悅民由平山回到井陘礦,並找來正在井陘礦的楊成武和姚依林共同商議。楊成武是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姚依林主管晉察冀邊區政府工業,二人正率領第三生產管理處的幹部接收井陘、正豐(鳳山)兩礦。因二人分別擔任井陘礦區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見面後,李悅民先介紹了威州炮樓的一些情況。楊成武說:“不成問題!”接著問:“誰熟悉那裡的地形?”王昭說:“悅民同志就是威州人。”楊成武司令員當即便說:“好,由你帶路。炮兵部隊現正駐在馮家溝,我立即打電話通知他們準備出發。今晚就端掉它!”李悅民隨後迅速趕往馮家溝。

李悅民隨炮兵部隊出發已是下午5點左右,他們經青石嶺,到固底,過綿河,進入陣地後天色已黑,立即與原圍攻炮樓的部隊取得聯繫,進行了研究、部署,緊接就開炮了。兩個炮樓是同時攻擊的,首先打掉了西炮樓上的吊橋。炮樓上的守敵一聽是炮兵的攻擊,急忙鑽出炮樓,跑往西北角,原來他們事先早有準備,在西北角的半崖上釘有橛子,拴了大繩,紛紛把著繩子跳下順河溝逃竄。東炮樓的敵軍,有下北坡逃的,有朝東崗溝壕逃的。隨著炮擊,圍攻部隊的機槍聲、步槍聲響成一片,不到20分鐘,除個別當地頑軍熟悉地形溜掉外,兩炮樓上300餘敵軍和還鄉團成員,大都被打死或被生俘。槍聲停止後,部隊及時搜查了東炮樓和西炮樓,沒有發現有隱藏的頑敵。第二天清晨打掃戰場時,只見遍地是順躺橫臥的屍體。在東炮樓下陰溝裡有個大茅窖,僅從裡邊就撈出敵軍的屍體就有十多具。死守炮樓的頑固軍頭子李春芳在逃跑中被打死在西洋廟下河灘裡,但另一個頭目李博卻跑掉了。威州終於徹底解放了,炮樓控制下的威五村(東、西街,南溝,北岸,寨灣)群眾沸騰了:“三月裡,桃花紅,解放軍攻克威州鎮。兩猴山,頑固軍,捉的捉,崩的崩,一古腦兒消滅盡……”由此,炮樓所在地寨灣村把4月25日定為威州解放紀念日,最初的幾年,每到這一天都開會紀念,唱戲慶祝。上述提到跑掉的李博,先後逃往石門、北平,最後逃亡綏遠(內蒙古)興和縣,改名換姓,先是開磨坊,後又搞運輸。於1958年被公安機關抓獲,1960年7月在威州被處以極刑。

正太戰役此全部結束,井陘全境解放。此戰,井陘共解放村莊80個,解放人口55000人,收復大小據點70多處,生俘頑軍3299名,斃傷1000餘名,繳獲迫擊炮13門,輕重機槍13挺,各種槍1941支,子彈6萬餘發,火車一列,汽車6輛,還有其他部分軍用物資。

[老劉講史](29)打“猴山”,井陘全境解放

李悅民(1907-1992)原名李政發,井陘寨灣村人.1927年2月由趙玉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任井陘團縣委書記;自抗日戰爭後,歷任井陘工作團團長、靈壽縣民政科長、行唐縣政府秘書、建屏縣敵工部長、建屏縣縣委書記、北嶽區黨委四地委宣傳部長;1949年任冀晉區四地委南下大隊政委,到大別山後任禮山縣縣委書記。離休前任河南省冶金工業廳第一副廳長。

[老劉講史](29)打“猴山”,井陘全境解放

紀念井陘全境解放47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