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個聾啞人,10歲小孫女從小學手語,成為全家的翻譯官

正常人的世界有說有笑,有聲有色,豐富多彩。那些不會說話,聽不到聲音的人的世界在某一方面來說是有缺憾的,尤其是一家人基本都處在無聲的世界裡。在渦陽縣義門鎮,有這麼一個家庭,爺爺奶奶生育了五個兒女,但是五個兒女都不會說話,這是一個“無聲”之家。這個家裡有個十歲的小孫女,很小就開始看著爸爸媽媽在比劃,然後自己跟他們學習手語。這個女孩現在上小學四年級,是家裡唯一又能說話又懂手語的人,靠著自己學習手語,成為全家人的交流溝通“橋樑”。

這個十歲的小女孩陳一一路成長也不容易,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親生母親就離家出走了。之後,父親重組了家庭,因為父親是不會說話聽不到的聲音的人,繼母同樣也是這樣的人。令人欣慰的是,繼母對她很好,把她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平時帶她玩,帶她上街去買東西吃,去給她買衣服,輔導她做功課。總之她和繼母相處得很好。

陳一很小的時候,基本也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因為父母都是聾啞人,她每天都看著父母用手比劃,也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意思,而自己也無法和父母交流。隨著陳一慢慢長大,加之這個大家庭環境的影響,她慢慢的懂得了手語的意思。陳一四五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就是他的手語老師,因為父親之前也在手語學校當過老師,他交給陳一的手語還是比較標準的。陳一說,他爸爸每天手把手的教她幾個動作,然後她就會找繼母練習。


一家五個聾啞人,10歲小孫女從小學手語,成為全家的翻譯官

陳一和繼母用手語聊天



為了讓陳一更好理解手語,陳一爸爸比劃手語之後,還會在紙上寫下來比劃的意思,然後陳一再慢慢得去練習。剛開始是一些簡單的手語和字,漸漸地就交一些難度大點的手語,就這樣循序漸進,陳一學了很多手語。平時跟父母姑姑們的交流就沒有問題了,此外,還能給看不懂手語的爺爺傳遞父母的意思。

現在,陳一的父親的在外地打工,平時通過視頻通話,都是用手語交流,而陳一也會把父親的意思傳遞給爺爺奶奶。

雖然陳一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父母都是聾啞人,但是她並沒有自卑,而是很樂觀。面對這樣的家庭她沒有抱怨,沒有放棄而是從小就跟著父母主動學手語,還能主動在家人之間來當做溝通“橋樑”,能夠幫助家人交流溝通,她覺得很幸福,陳一的故事很讓人感動,也很勵志。

從這個十歲小女孩兒身上我們感動、看到了勵志、看到了樂觀和努力,儘管她的家庭相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不正常”的。所以很多時候上天給你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堅強自強,又要樂觀的心態,如果你自己不放棄反而去努力生活追求,那麼生活就有希望,老天也一定會讓你的付出有所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