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以下簡稱左中)位於內蒙古東南部,地處松遼平原向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旗府保康鎮,旗境為蒙古族人口絕對數最多的旗縣(約40萬),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東部的交通要衝,原稱達爾罕旗(達爾罕蒙意是神聖、不可侵犯之意),清朝施行盟旗制度後改稱東科中旗,後為科爾沁左翼中旗。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史上蒙古科爾沁部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後裔統領,封屬地為大興安嶺西包括內蒙東三盟大部和東三省極少一部分地區,清初部分族人被遣遷到西部的四子王旗、達茂旗、烏拉特前中後旗等地駐牧,成為這些地區大部分蒙古族先祖,因戰功彪炳、地位顯赫,左中曾被北元政府賦予達爾罕稱號。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追溯科爾沁左翼中旗歷史,不得不提到蒙古和女真的過往。

北宋早期,宋、遼、金、西夏共存,蒙古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附庸,地位低下,金殘酷壓迫蒙古,為防止蒙古人人口增加威脅金國,曾每隔三年就派兵去一次蒙古人聚居的地方殺人,有血性的蒙古人開始反抗,但一盤散沙的蒙古人力量薄弱,成吉思汗祖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金人殺害的,從此蒙和金結仇,後來成吉思汗崛起並逐步統一蒙古各部,金蒙大戰,成吉思汗在野狐嶺一戰就直接消滅了五十萬的金國精銳,忽必烈又聯宋攻下金朝中都蔡州滅了金朝。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並征服歐亞大陸,建立了輝煌的蒙古大帝國,元朝是中國宗主國,明朝時期,北元勢力範圍仍然包括整個亞洲溫帶草原,格局分為漠北、漠西、漠南三個板塊,明末出身察哈爾部的蒙古共主林丹汗稱霸草原,欲再次統一蒙古,征討科爾沁部失敗,後金的出現打破了平衡。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女真族努爾哈赤目光深邃幽遠,是後金第一位大汗,其子皇太極更是滿洲最偉大的政治家,深深懂得滿蒙關係的至關重要性,打造安全、牢固的後方屏障,建立唇齒相依的夥伴關係,建立持久牢固的忠誠態勢,是成就滿清帝國充分而必要的條件,因此滿蒙聯誼制度一直是滿清入主中原的戰略手段,出生左中的孝莊文皇后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史載滿清有史以來共聯誼586次,入關前32年84次,入關後268年502次,滿嫁蒙430次,蒙入滿156次,血緣締結、利益共沾,發揮了巨大作用。不過頻繁集中過於近親的聯姻,也使大清皇族後裔越來越少、越來越弱,這也是繞不過的詬病。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滿蒙聯姻為科爾沁部帶來無限榮耀,科爾沁部與東北地緣接近,接近女真故地撫順、遼陽等地,也得到更多政策實惠和實際支持,部族得以發展壯大,人丁興旺,更早接觸農耕文化接受漢文化,受漢文化的薰陶,科爾沁部文化先進、社會進步,科爾沁草原成為蒙古人最好的生存之地,老早的左中,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草場十分遼闊,面積很大,包括現在地面和吉林西部少部分土地,蒙古王公強行開墾草原,農區擴大、草原減少,使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嘎達梅林率眾與王爺鬥爭保護草原,狠狠打擊了王爺的惡劣行徑,雖悲壯收場但嘎達梅林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科爾沁人民心中。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科爾沁草原蒙漢雜居,久而久之漢文化深入人心,又有滿族文化的融入,形成科爾沁蒙古族獨特的語言和姓名文化。

明朝初期,漢族統治者為了同化蒙古人以加強統治,對歸附或被統治的蒙古人賜姓和改姓,有自願請求改用漢姓漢名,也有政府要求改漢姓的用漢名,如元末一名叫伯顏帖木兒的蒙古將領作戰英勇,後歸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佩服其武猛善戰,就賜給他“張”姓,至今科爾沁蒙古人有幾大姓:“包、韓、陳、何、吳、白、孟、齊、金、海”,還有很多人數不多的小姓,這是形成科爾沁獨特的姓氏文化淵源,大致情況有以下幾種。一是直接用漢姓漢名,如包某某、李某某等;二是漢姓後取蒙名,如李達古拉、白斯琴、齊達日罕等。除此外,還發展出自己獨具地域文化的科爾沁蒙古族名字,如女子叫五月、牡丹、海棠,男子叫海山、玉山、青山、金山等 ,還有部分科爾沁人頑強堅守了傳統民族文化,仍保留傳統的蒙古族姓名,如高娃、額爾敦、青格樂、蘇日娜等,不一而足。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左中,人傑地靈、文化璀璨,左中人聰惠靈頓、外表出眾,是科爾沁部的傑出代表,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出生在這裡,在革命年代誕生了著名的內蒙古騎兵二師十一團,走出了孔飛、哈豐阿等一大批革命先輩。

一個抒寫傳奇、造就英雄的地方———溯源科爾沁左翼中旗


左中東西長191公里,南北寬116公里,土地總面積9811平方公里,屬農牧結合區,農區為主,因河流縱橫、氣候適宜、土地遼闊,土壤肥沃,十分適合種植玉米、蓖麻,左中民風清淨、適宜人居,人文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十分愜意,左中已發展成為國家和內蒙古重點的商品糧基地,是享譽全國的蓖麻之鄉”、“黃牛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