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而牡丹之名的由來不簡單

牡丹與芍藥同為芍藥科、芍藥屬植物,但秦以前的典籍中,只有芍藥而無牡丹的記載。

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而牡丹之名的由來不簡單

人們最早是從藥用價值認識了牡丹。1972年在今甘肅省武威市柏樹鄉發現的東漢早期醫簡中,已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

另有秦漢時《神農本草經》稱“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該書是集兩漢以來的藥物經驗談。

以後,唐·韓偓《海山記》記述隋煬帝時(公元605元~618年在位),“闢地週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並記述了牡丹品種名稱。宋·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記載:“古今言木芍藥,是牡丹。……安期生《服煉法》雲:‘芍藥有二種,有金芍藥,有木芍藥。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脈,此則驗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藥之名,其花可愛如芍藥,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藥之名。……牡丹初無名,故依芍藥以為名……。”安期生為秦琅琊(今山東臨沂人)。由此看來,秦漢之際木芍藥和牡丹兩個名稱幾乎同時出現,不過,其中木芍藥之名僅延續到唐代。

明·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對牡丹及其別名(如鼠姑、鹿韭、百兩金、木芍藥、花王等)記述甚詳,並對其中一些名稱按自己的理解或引用文獻作了解釋。李時珍說:“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又說:“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也。

牡丹第一,芍藥第二,而牡丹之名的由來不簡單

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又引蘇恭的說法,牡丹“生漢中、劍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實圓綠,冬實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藥,肉白皮丹。土人謂之百兩金,長安謂之吳牡丹者,是真也。”引蘇頌的說法:牡丹“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此當是山牡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中國明代重要的藥物學著作,他說“牡丹以色丹者為上”,指的應是作為藥物的根皮的顏色。

有人認為古代將紅的顏色說成丹、朱、赤,最初看到牡丹的人,因為它開的是紅花,也就叫“丹”,恐為不妥。至於“牡丹”,字義應作雄性解。李時珍說牡丹“雖結子而根上生苗”,“牡”似指其可營養繁殖之意。戴蕃認為“因其花較大,枝幹較粗而有力,因此叫牡。《神農本草經》中,有牡桂、牡蠣、牡荊等藥,命名原則是一致的。”這也是一家之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鼠姑、鹿韭作為牡丹別名的含義沒有提及,這兩個名稱在《神農本草經》中已經出現,人們至今亦難解其意。

安徽省裕福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精選地址,坐落於我國富硒地之一的安徽省石臺縣,專業從事油用牡丹研發、種植、推廣,加工等,公司有牡丹系列產品,如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牡丹花茶、丹皮酚膏藥等,及其他以打造富硒系列農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