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是一種逃避

“當自己的努力配不上野心時,你才會感到迷茫”這不知道在哪聽到的文字,是我聽到這個選題的時候,立馬浮上心頭的一句話。

我想回憶一下自己的寫作經歷。

小學的時候,由於爸爸是語文老師,而語文也一直是我的強項,自然而然產生了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我自己卻是一個真正的不愛去思考的人,大部分小作文甚至日記是從網上抄下來的,儘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內心有些沾沾自喜,可畢竟不是自己的真材實料,總有一份良心的不安在衝擊著我。

升入初中,我依然沒有改掉這個壞毛病,在網上找的文章也更加千篇一律,我為老師沒有發現自己的小貓膩更加沾沾自喜。卻不知,這樣的做法看似輕鬆了一時,卻是真正的耽誤了自己的寫作水平發展。我的考試作文,總是不能成為優秀作文,甚至在語文總成績靠前的情況下,作文反而成為小拉分項,靠著對優秀作文的模仿,才在中考中拿了一個說得過去的成績。

進入高中,對作文的要求自然大幅度提升,我卻依舊在考試中靠著印象裡的優秀作文模板,或者幾句腦海中僅存的名人好句,為作文增光添彩。很明顯,這樣並不能達到作文水平的提升,毫不意外的高考作文也是成績平平,最悲哀的是,作為一個文科生,在寫作上的硬傷並沒有引起我的足夠重視。緊接著,我上了大學。

大學是全新的門檻,論文成為一種新的文體呈現在我眼前,這時,寫作功底本就不高的我,又想使用老辦法,網上抄一篇。但是,眾所周知,高校對於學術問題的寫作是及其嚴格的,我真的這麼做了之後,才幡然醒悟,在學術生涯中,不培養自己的思想和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算白受了高等教育,網上總有一天會找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我在以前沒有練出的本領,總有一天要去彌補。於是我參加了頭條的21天寫作挑戰。

寫作,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是你撕手指倒刺的切膚之痛,是你跑完10000米後的靈魂出竅,是所有你想對自己說的話,是你的日記,也是你的演講,你想寫作,就是你想生活。你生活得好,如實記錄,就是好文章。拒絕套路,也不要迎合,誠實一點,反而容易寫作,就這樣開始吧。

讓我回到主題迷茫,關於寫作上的迷茫,大部分是由於內心的懶惰與逃避,總想著自己有退路,現在關於教育與語言專業的我,是逃不過這個門檻的。無論是應用技能型寫作,還是真正為我的精神世界服務的表達,這種能力已經是我迫切需要的技能之一了。

下學期一開學就會有寫作課,劉肇陽老師的課,大一的中國文化通論非常敷衍的學過去,成績非常低,新學期的寫作課,我不希望自己再應付了事,可以得到自己真正的提升。誰的青春不迷茫,不要再逃避,我的青春自己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