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徵拆必須警惕的四個“圈套”,你有遇到過“徵拆陷阱”嗎?

最近這幾年來,拆遷工作的實施可所謂是轟轟烈烈,沒了加快拆遷的進行效率,拆遷方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而被拆遷人大多是第一次觸碰到拆遷,因此常常進入拆遷方所設的圈套內,一定要注意防範!

圈套一、拿政策說事

為了減少拆遷成本,提升拆遷的效率,很多拆遷方就拿政策來跟被拆遷人辯駁,地方有關部門所說的政策,很顯然是為了它能夠讓拆遷工作完成而製作的,為了實施其職權和方便其管理所用。但是,政策並不是法律,不能違反法律,有關部門在徵收土地或者房屋的過程中,一定要嚴謹依照法律規定去作為,無論什麼時候越過法律規定的界限都是違法的。面對拆遷人拿出的“政策“,被拆遷人千萬不要因此妥協!

遇上徵拆必須警惕的四個“圈套”,你有遇到過“徵拆陷阱”嗎?

圈套二、你的房子是違建

在農村地區,拆遷方時常由於沒有宅基地證,拆遷人以建房證為由把被拆遷人的房屋認為是違章的建築,要實施強制拆遷,可是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於法無據的行為。依據法律的有關規定,在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上建房,是不屬於違章建築。農村人建設居民住宅,只要是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和批准以後,哪怕是沒有宅基地證,建房證也不可以認為是違章建築。

違法建築的認定主體、認定程序一定要符合法律規定,並不是只有任意機關和個人確認就可以。律師提醒大家,強制拆遷違法行為一定要以拆違決定為根據。只有在專門機關作出限期拆除違法建築決定以後,明確了違法建築的相關人員負有拆除違法建築的義務,才有進行強制拆違行為的可能性。

遇上徵拆必須警惕的四個“圈套”,你有遇到過“徵拆陷阱”嗎?

圈套三、獎勵金

拆遷方為了能夠完成拆遷任務,都會用出渾身解數,常常會使用搬遷獎勵作為誘餌,往往獎勵越高期間限制越短。律師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衝動簽署補償協議,必須依據有關規定算出自身房屋應該補償的數額,據此來決定要不要簽署拆遷補償協議。依據我國有關規定,對於被徵收房屋的補償,不可以低於公告發布之日類似房屋的市場價格,以被徵收人房屋被徵收後的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下降為宜。

被拆遷人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可以輕易相信拆遷獎勵之說,依據規定應該得到的補償被拆遷人都有權利實施爭取,任何相關部門都不可以進行剋扣。

遇上徵拆必須警惕的四個“圈套”,你有遇到過“徵拆陷阱”嗎?

圈套四、補償協議漏洞

被拆遷人對於徵地補償並不是很瞭解,被拆遷人卻並不瞭解怎麼跟拆遷人簽署補償協議,其中協議需要含有的內容更是知之甚少。

簽訂補償協議對於相關補償細節的注意事項:

1.補償協議的主體必須明確,否則不簽字;

2.補償的具體內容(包括補償方式、支付期限、安置用房面積、標準和地點、產權調換房屋的差價支付方式和期限;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或停產停業損失費發放標準和支付方式)不完整不簽字;

3.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方式沒有體現不簽字;

4.口頭應允的優惠條件未體現於紙面上不簽字!牢記口說無憑;

5.涉及限制被拆遷人行為、損害被拆遷人利益的,不簽字。

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者相關問題,可以私信我,提供免費諮詢

遇上徵拆必須警惕的四個“圈套”,你有遇到過“徵拆陷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