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今天說正事之前我們先聊點歷史

古代女性為什麼會“鍾愛”三寸金蓮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關於纏足的起源有很多傳說,近一點的說法是源自於隋代,歷史上的隋煬帝也是一位十分好色的帝王,在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

其中有一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吳月娘對於隋煬帝的暴政十分痛恨,於是讓自己的父親打造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吳月娘為了能夠引起隋煬帝的關注,於是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果不其然,隋煬帝對吳月娘十分的喜歡,讓吳月娘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藉機行刺,但是被隋煬帝躲過,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民間女子為了紀念吳月娘,便紛紛效仿吳月娘裹起腳來。

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是把裹小腳強行美化的一種說法,其實三寸金蓮是個徹頭徹尾的封建糟粕,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清代,纏足到了登峰造極的鼎盛時期。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

其實這就是一種性別歧視。從漢代開始,男尊女卑的思想開始盛行,廣大女性處於社會的底層,明清時代這種思想更甚,女性為了家族的面子,為了嫁入好人家,就必須裹小腳,這是女性取悅男性的一種表現。

清朝被推翻後,孫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纏足。到了“五四”時期,纏足更成為各派革命運動和激進分子討伐的對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纏足對婦女的摧殘和壓迫。自從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後,毛主席真正消滅了小腳,中國的婦女才得到了徹底的解放。

我小時候還真的見過不少裹小腳的老奶奶,那顫顫巍巍走路的樣子深深烙在我的腦海裡,那時候的我就先天下之憂而憂,真擔心她們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崴了腳,為了這個問題可真是操了一陣子心。

時光荏苒,那時候太小隻能是乾著急,現在終於懂事了,可以研究研究崴腳這個問題了

言歸正傳,今天聊聊“習慣性崴腳”到底是怎麼回事。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呃,不是這個,這個應該是導演安排的撩漢技巧。


下面這個才是真的,是不是看著都疼。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崴腳,又叫急性踝扭傷,扭傷的級別大概分為三級:123,反正一級比一級厲害。

輕微的扭傷一般能夠自愈,不會留下明顯的後遺症,但是如果扭的嚴重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急性的踝關節扭傷的後遺症就是慢性踝關節不穩、疼痛和腫脹,以及再次受傷風險的增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性崴腳)。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今天著重講一下習慣性崴腳的

運動處方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究其原因有兩種學說:肌肉薄弱學說 和 運動感知功能紊亂學說。

肌肉薄弱主要是小腿外側腓骨肌群薄弱,以及髖外展肌群受到抑制;

運動感知功能紊亂往黑了說就是踝關節周圍缺少外周本體感覺傳入信息會引起功能不穩定,說白了就是平衡度下降,就是隨便一個地面不平就崴腳了。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我滴心啊,又像小時候,提到嗓子眼兒了。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然鵝,有相反的證據表明,肌肉薄弱並不是一個影響因素(Kaminski等,2001;Lentell等,1990;Ryan,1994)。

與肌肉薄弱相比,一些學者(Cornwall和Murrell,1991;McGuire等,2000;Payne,1997;Tropp等,1984)發現:本地感覺在維持平衡能力和下肢的正常功能,以及降低踝關節損傷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Vale(好吧),那我們就從本體感覺方面入手進行訓練吧


閉眼單腳站立(難度係數)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雙平衡墊雙腳站立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單平衡墊雙腳站立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單平衡墊單腳站立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bosu球雙腳站立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平衡版雙腳站立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平衡板弓步蹲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弓步多方向蹲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單腳站立持物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單腳站持球繞環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單腳站原地排球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以上動作根據難度分了級

大家從一顆開始練習哦

每個動作做30s/組

每個動作做兩組


除了訓練之外,有效的保護措施也是必要的

古代女性為什麼裹“三寸金蓮”,容易崴腳嗎?


希望大家走路都穩穩當當滴


收藏:急性腳踝扭傷後的處理原則


應該做:

Police MM原則:也就是扭傷後,P保護—OL早期功能康復—I冰敷—C加壓—E抬高—M理療輔助—M早期用藥

P——Protection 保護

也就是在受傷之後不應該在繼續進行運動,藉助工具或者隊友來避免傷肢負重。

OL——Optimal Loading最佳負荷


因為醫生們發現,由於傷後幾周的無針對性的休息,導致了患者傷肢的肌肉萎縮,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的攣縮僵硬,影響了患者的功能康復。而強調最佳負荷,實際上就是指導患者要在傷肢開始恢復後,無痛狀態下可以進行傷處臨近關節的鍛鍊,甚至是受傷關節的非負重鍛鍊。這對減少肌肉萎縮,早期恢復關節功能等非常重要。落實到踝關節扭傷上,因為崴腳都是腳踝往兩側扭傷,所以屈伸如果不痛,可以做踝關節的屈伸,也就是踝泵。


I——Ice 冰敷


現在很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扭傷之後應該冷敷、冰敷,

正確的做法就是用冰敷,遇冷後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出血、減輕腫脹,二是低溫可以讓傷處周圍麻木,從而發揮鎮痛作用。

那麼細節一點,傷後前2-3天應該冰敷,禁止熱敷,不用活血藥物,冰敷用冰水袋、冰渣子、冰糕、冰塊均可,每次15-20分鐘,每2-3小時一次甚至每小時一次均可,注意不要凍傷就行。


C——Compression 加壓包紮

扭傷後冰敷的止血效果還不是最好的,因為冰敷10分鐘也僅能降低皮膚下2-3cm深度的軟組織溫度,僅有一定程度上的收縮血管止血的效果,真正止血高效的是加壓包紮。

希望我們的家庭中應該備上2卷醫用彈力繃帶,有肢體扭傷了,可以纏繞肢體,對傷處施加一定的壓力,一來止血,二來讓組織間隙不能容納更多的組織液,對於防止腫脹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E——Elevation 抬高患肢

可以將受傷的腳墊高,一定要高過此刻心臟的平面,這樣有助於靜脈迴流,從而利於消腫。


第一個M:Modalities 物理治療


開始強調物理治療的重要性,這裡的物理治療指的是超聲導入、超短波等,不是按摩!不是推拿!


第二個M:Medications 藥物治療


開始強調早期藥物治療的重要性,也就是消炎止痛藥物(不是頭孢、青黴素等抗生素),例如布洛芬、依託考昔等,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減少炎症滲出,從而加速康復進度。


禁止做:

HARM原則


H——Heat 熱敷/活血藥


傷後選擇用熱毛巾熱敷、用熱水泡腳等,這樣會讓損傷處正在出血的小血管擴張,出更多的血,滲出更多的組織液,從而腫脹越來越明顯。

不僅不能熱敷,也不能用紅花油、正骨水、活絡油、雲南白藥白瓶等活血藥物,原理也是同上,就是因為損傷後軟組織血管網被破壞,出血、滲液,血液包含著炎症因子等滲到組織中,誘發炎症反應,產生更多的滲液,進一步加重紅腫熱痛。這時候如果我們再去活血,那就是火上澆油。


A——Alcohol 酒精擦塗/飲酒


酒精會加速血液循環,造成踝關節的充血,從而加重腫脹,所以腳扭了的前幾天,誰喊你喝酒你就跟誰絕交。


R——Run 繼續跑動運動


這個就不要我多解釋了吧,估計你也跑不起來咯。


M——Massage 按摩推拿


這是很多人的誤區,覺得傷了就得按摩按摩,殊不知,你不是在放鬆,而是在加重損傷。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尤其是爸爸,千萬不要為了表達您的愛,用您寬厚的大手把您孩子的腳揉成大豬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