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創造的蒙古帝國版圖達到了頂峰,除了現代蒙古國領土以外,它還包括當時仍在抵抗的中國大部分地區,西伯利亞南部,烏拉爾,伏爾加河地區,北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現代意義上的領土。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俄羅斯公國,格魯吉亞,韓國,緬甸和越南是該帝國的附屬國,總面積為2400萬平方公里(相比之下,蘇聯的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附屬國的面積則為33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億1千萬,佔當時地球上所有人口的1/4至1/3。直到1913年,大英帝國佔有的土地達到了相同的規模(3190萬平方公里,佔當時世界人口的24%)。

佔有如此多的領土,原則上是不可能的:帝國的國統治階層蒙古人-人口太少,無法完成實際的統治,(據各種史料記載,當時蒙古人口從60萬到最多100萬,這還包括契丹人和突厥人等,以及一些通古斯人)。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也就是說蒙古人不到這個世界最大帝國人口的1%。儘管他們征服了當地人,收繳稅款,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官僚機構(包括最高統治機構),統治地區的人民在軍隊中服役,但實際上被征服地區的人民並不完全忠誠於蒙古帝國。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金帳汗國帝國的西部地區(伏爾加河地區,烏拉爾,北高加索地區,黑海地區,哈薩克斯坦西部和科列茲姆)和伊爾汗國地區(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阿富汗,土庫曼斯坦)迅速分崩離析。

統治這些烏盧斯(蒙國帝國內的封地)的成吉思汗後裔們紛紛皈依了伊斯蘭教,這是封地內絕大多數人的信仰(當時的金帳汗國有大概4,000名蒙古人,而金帳汗國統治的人口達到了5-6百萬人)。詭異伊斯蘭教使他們成為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

當時的蒙古大汗完全瞭解各地烏魯思的情況,但是並沒有試圖干預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的事務。

公元1260年是決定蒙古帝國命運的時候,不包括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的蒙古帝國已經相當龐大,包括了蒙古,中國,西伯利亞南部,東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實際上,幾乎被征服的中國和蒙古國土地統一為一個國家基本上屬於一個文化共同體。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中國向蒙古帝國提供了巨大的資源,蒙古帝國軍隊士兵和精銳的軍事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完善的官僚系統,出色的溝通機制,有效的財務和稅收系統使蒙古人可以成功的管理有著龐大領土和人口的帝國。從外表看,蒙古帝國像是蒙古與中國的聯合體,遊牧民族與農業和手工業人口的合作關係。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並且中國人的傳統並不排斥異族的統治:中國人認為,皇帝是神,神不具有種族特性。比如說,中國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秦始皇,是出自於並不屬於中原地區的秦國,當時在中國土地上有七個主要的國家,秦國被認為是最邊遠的國家了。。

然而,在成吉思汗去世僅31年之後的1260年,這個包括了中國領土的蒙古帝國瀕臨崩潰。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首先是成吉思汗家族成員的成倍增長造成的不穩定性,根據成吉思汗法典(大扎撒),該家族(黃金家族)擁有者至高無上的權力。

成吉思汗的後代開始了激烈的對抗,主要是在窩闊臺、拖雷和朮赤所代表的利益團體之間進行,比如說,拖雷的兒子蒙哥成為可汗之後,處決了窩闊臺的後裔77人,其中包括了很多傑出的蒙古軍事領導人和管理人員。

蒙古帝國的庫裡臺大會是很好的制度,通過庫裡臺大會選舉可汗,通過最重要的法律,解決和平與戰爭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氏族爭端中發揮了協調作用,但是早在1230年,就沒有辦法集結所有的人參加庫裡臺,因為一部分軍隊總是在前線而無法回來,還有一些成吉思汗的王子拒絕參加庫裡臺會議。

導致蒙古帝國危機的第二個原因是它的宗教寬容性, 雖然宗教寬容幫助蒙古人佔領了廣大的領土,但這種政策削弱了它的統治:要知道在當時,宗教信仰是人類自我群體認同的主要指標(首先是宗教的出現,六個世紀後,民族認同才開始出現)。

因此,當時的儒家思想,穆斯林,佛教徒和基督教徒(其中許多是高級官員和軍事指揮官)原則上都忠於大汗,但是前提是不能和他們宗教責任發生衝突。

第三個原因:隨著蒙古人佔領世界,成為世界統治者的身份讓他們很自豪,但是慢慢的,他們認為征服並沒有給他們任何東西,巨大勝利帶來的快感很快就過去了。

在被征服的國家到處搶劫,大部分是些漂亮的衣服和珠寶(有很多也是不值錢的小飾品),一路上風餐露宿,戰爭的殘酷使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搶來的東西大部分被浪費掉了, 40歲以下的蒙古男性從亞得里亞海到朝鮮都在打仗,如果在戰爭中沒有死亡,他們就返回到草原,退伍軍人不再工作,回國後他們他們唯一的事情就是在蒙古包裡喝酒。

所有的工作都落在婦女,青少年和老年人身上(有時是奴隸,但是奴隸很少)。牛和馬被徵收,以滿足軍隊的需求。稅收非常重-蒙古人的稅率是中國人或其他色目定居居民的稅率的16倍。

我們肯定很不理解,為什麼主體民族還不如被征服民族的待遇?因為該帝國的經濟和財政是由強大的官僚機構控制的,該官僚機構由稱職的中國人,各種色目人和維吾爾族組成。

這些官僚機構的座右銘“騎馬的可以建帝國,但不能管理帝國”,這些座右銘也得到了帝國真正統治者的認同。非蒙古官僚為帝國服務,而蒙古普通人的命運對他們來說是無所謂的。

畢竟,大部分稅收是由農民,商人和工匠繳納的,而不是蒙古人,這些繳稅的人需要提供各種福利並減輕壓迫,否則他們就會破產,稅收就會下降。

但是可以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壓迫蒙古人,沒收他們從戰役中帶回來的牲畜和獵物。因此,在成吉思汗的孫子統治期間,“世界統治者”認為應該改變這種管理帝國的制度,使他們不再是打仗的工具,而要從其正式的統治地位中受益。

蒙哥汗於1259年8月11日在中國釣魚臺的城牆下死去,按照大扎撒的規定,迫切需要召召開庫裡臺大會來選舉新的大汗,但是這第一次引起了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次庫裡臺大會大家認為應該在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

蒙哥在位時,阿里不哥駐守在哈拉和林,他是拖雷的第七個兒子,按照蒙古習俗,小兒子都應該繼承家產,大兒子都要在外拼搏,在前線打仗。

最終阿里不哥在哈拉何林被本土蒙古貴族推舉為蒙古大汗。

但是,他沒有得到非蒙古血統的官僚機構以及大部分軍隊的支持,要知道,蒙古人雖然是主要指揮官,但是他們並不佔多數(軍隊主要由中國人,唐古特人,越南人,緬甸語,穆斯林和甚至一部分俄羅斯人組成)。這些部隊在多倫湖召開了另一個庫裡臺大會,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開平被擁立為另一個大汗。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忽必烈認為,雖然多倫湖的庫裡臺召開的比哈拉和林時間晚,但是他是更早被選出的大汗,他才應該是正統。

忽必烈開始與阿里不哥開始了4年的戰爭,忽必烈帶領的是由多民族組成的軍隊,阿里不哥的支持者都是純正的蒙古貴族,最終忽必烈攻下了哈拉和林,阿里不哥被囚禁。

戰爭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 阿里不哥依靠的是貧瘠的蒙古高原,忽必烈則依靠中國取之不盡的資源。為阿里不哥打仗的是蒙古牧民,而忽必烈有一支強大的專業部隊。 阿里不哥沒有什麼軍事經驗(總的來說,他不想打仗或做個偉大的可汗,但是環境和周圍的人強迫他做大汗),而忽必烈是一位出色的將軍和管理者。

阿里不哥被囚禁後,他的支持者之一,1269年,窩闊臺之孫海都在哈薩克斯坦南部的草原上自己的庫裡臺大會,他決定恢復古代蒙古的傳統,他認為,真正的蒙古人應該住在大草原和山區,而不是住在由非蒙古官員管理的城市,但是海都的努力只是曇花一現,被控制的少數城市和農業地區很快就被忽必烈拿下了。

海都在阿勒泰和南西伯利亞地區一直在進行著游擊戰爭,靠著少量的蒙古人的支持,他一直堅持了36年,直到1301年,這時候,忽必烈已經死了,有消息傳出來,他在戰爭中死了,也有人說他失蹤了。

後世有人說,海都是一個真正的“蒙古人”,是一位最後的“蒙古騎士”。

1260年是歷史上蒙古人的轉折點。


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稱帝,建立元朝,史稱“元世祖”,他擁有了中國皇帝們一直擁有的稱號“天子”,對於蒙古人來說,他擁有蒙古血統,是蒙古人的大汗。但是對於蒙古人的起源地蒙古高原來說,是一場浩劫,對阿里不哥支持者和海都的戰爭持續了近40年,給蒙古高原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蒙古高原成為了大中國的一個省份。

半個世紀後,中國建立了明朝,蒙古人回到了蒙古高原,盛世如曇花一現。

野林貓原創文章 來源於野林貓中亞新觀察 2020-01-16 19:14:22

特此聲明-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翻譯也是勞動,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您喜歡有關俄語國家和地區的人文、經貿等知識,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野林貓把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