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高熱症與非瘟,很多養豬朋友都區分不開。高熱症,也就是所謂的混感高熱,也算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發病原因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藍耳與鏈球菌的混合感染。高熱症發病症狀與小非及其相似,發燒、有的身上發紅發紫,不吃料。但是,兩者還有很多地方是不同的,仔細觀察能夠區分開,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詳細分析!

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第一,高熱症發病豬,發燒體溫在42℃左右,但小非發病豬溫度卻在41℃左右。因為高熱症屬於混合感染,不是單一的一種病,所以溫度一般會更高。而小非是單純的一種病毒感染,體溫比較固定,在41℃左右。

第二,高熱症一般打第一針的時候,效果不理想,打一些好藥,也要兩三天才會有好轉。發生小非的豬,打了退燒針,可能會退燒很快,但是吃一兩頓料之後就會死亡。所以總體來看,高熱病的病程長一些,小非的死亡率更高。

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第三,高熱症開始時會有一兩頭,發展相對比較慢,後來慢慢不斷增加。而小非開始也是幾頭,但是第二天就可能出現好幾頭,打了退燒針表面有一點好轉,這樣給人一種錯覺。也可能中間會有幾天比較安穩,但過了這幾天就開始大面積暴發。前面的豬又復發甚至死亡,後面的豬大片地感染。

第四,發生高熱症的豬,精神狀態一般都很差,昏昏沉沉的感染,有點嗜睡。但是根據我觀察,很多發生小非的豬,發病前中期時候精神狀態一直還是不錯的。只是到發病末期臨近死亡的時候,才會出現精神萎靡。

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第五,高熱症多數是從育肥豬開始發病的,發病率也很高,但死亡率相對較低。母豬發生高熱症以後,多數都是流產,但死亡的母豬並不多。而很多豬場發生小非,都是從母豬開始出現症狀,其次是較大的肥豬,最後才是小豬。小非的死亡率特別高,幾乎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倖存。經過這麼久的觀察,養豬人都發現倖存的豬一般不會再發病,這也許是以後預防小非的突破口。

第六,發生高熱症的豬,身上大多都發紫,位置多在耳朵和屁股上。而小非發病的顏色則是偏藍色,並且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很多發生小非的豬身上顏色變化越來越不明顯。甚至有些豬突然死亡,外表沒有表現很明顯的症狀,最後也檢測為小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這當年藍耳大面積暴發有相似之處,“藍耳病”學名叫繁殖與呼吸綜合徵,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病豬耳朵變藍。但是發展一段時間後,藍耳病毒經過變異衍化,發病豬耳朵變藍的越來越少了。

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第七,很多人發現,發生小非的豬打針後,針眼會出血。發病豬在前期會有嘔吐症狀,後期有拉血癥狀,有時候會出現全身震顫而死。而高熱症沒有以上這些表現,只是體溫升高,有時可能會伴隨腹瀉或便秘,不會嘔吐和拉血便。

第八,如果有死亡的豬,不要直接扔或者埋了,一定要剖開看看,因為解剖症狀能看出很多問題。小非的豬,脾臟腫大3-5倍,發黑發紫,而高熱症沒有這個特殊症狀。

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對於小非,我們就不用談治療了,如果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手段,咱們的養豬業也不至於到現在這樣!這裡給大家分享高熱症的一個常用治療方案,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希望對養豬朋友有幫助。

打針:一邊干擾素,另一邊林可大觀黴素。干擾素要買真正的干擾素,有些十幾塊錢的所謂干擾素的,都是一些平常的中藥。真正的豬基因工程干擾素,10毫升一支的大概是10塊錢,它是阻斷病毒複製,抗病毒效果不錯。林可大觀黴素就不用多說了。

拌料:葡萄糖+板青顆粒+氟苯尼考+多西環素。這些產品要買好一點的,尤其是板青顆粒,十幾塊錢一袋的,基本都是藥渣,拿來治病只會耽誤治療。

輸水:500毫升鹽水中加入400萬單位青黴素2支,鏈黴素2支;500毫升糖水中加入維生素B10毫升,維生素C10毫升,肌酐10毫升。以上用藥為200斤左右豬的用量,根據實際豬的大小按比例調整。豬長時間不吃料,沒有體力,即使不是很嚴重的病也會難恢復,而輸水可以很好的補充體力。

以上就是高熱症與小非的8點區別方法,和高熱症的一個常用治療方案。哪些地方有不對的,歡迎批評指正,也可以分享給朋友交流。

高熱症與非瘟的8點區別,一個方案輕鬆搞定混感高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