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司馬錯論伐蜀

巴國、蜀國互相攻擊,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秦惠王想出兵討伐蜀國,但顧慮道路險峻難行,韓國有可能來侵犯,所以猶豫不決。司馬錯建議他仍舊出兵伐蜀,張儀卻說:“不如去征討韓國。”秦惠王說:“請談談你的見解。”張儀便陳述道:“我們應該與魏國、楚國親善友好,然後出兵黃河、伊水、洛水一帶,攻取新城、宜陽,兵臨東西周王都,控制象徵王權的九鼎和天下版圖,挾持天子以號令天下,各國就不敢不從,這是稱王的大業。我聽人說,要博取名聲應該去朝廷,要賺取金錢應該去集市。現在的黃河、伊洛一帶和周朝王室,正好比天下的朝廷和集市,而大王您不去那裡爭雄,反倒糾纏於遠方的戎狄小族爭鬥,這可不是帝王的大業啊!”司馬錯反駁張儀說:“不對。我也聽說有這樣的話:想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先開拓疆土,想要使軍隊強大必須先讓老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王大業必須先樹立德望。這三個條件具備,帝王大業也就水到渠成。現在大王的國家地小民貧,所以我建議先從容易之事做起。蜀國,是西南偏僻之國,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領,政治昏亂,如同夏桀、商紂;以秦國大兵攻蜀,就像狼入羊群一樣。攻佔它的土地可以擴大秦國疆域,奪取它的財富可以贍養百姓,而軍隊不須有大的傷亡就可以使蜀國屈服。這樣,吞併一個國家而天下並不認為秦國強暴,獲取廣泛的利益天下也不認為秦國貪婪,我們一舉兩得、名利雙收,更享有除暴安良的美譽。秦國若是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就會臭名遠揚,也不見得有什麼實際利益。蒙受不義之名,攻打天下人所不願攻佔的地方,那可是很危險的!請讓我細說其中的原因:周朝,是天下尊崇的王室;齊國,是韓國的親睦友邦。周朝自知要失去九鼎,韓國自知要失去伊洛一帶領土,兩國將會齊心合力,共同謀劃,求得齊國、趙國的援助,並與有舊怨的楚國、魏國和解,甚至不惜把鼎送給楚國,把土地割讓給魏國,對此,大王您只能束手無策。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所在。所以,攻打蜀國才是十拿九穩的上策。”秦惠王聽從了司馬錯的建議,起兵伐蜀,僅用了十個月就攻克全境,把蜀王降為侯,又任命陳莊為蜀國國相。蜀國被秦國吞併以後,秦國更加富庶和強盛而輕視周圍各國。

第十二節:司馬錯論伐蜀

關注看下期內容:

燕王噲務虛名而亂國


  • 看歷史影視
  • 識別下方二維碼加關注
第十二節:司馬錯論伐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