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偉大波斯詩人莫拉維(魯米)簡介(4)完

13世紀偉大波斯詩人莫拉維(魯米)簡介(4)完

蘇菲派詩集大成者(4)

——莫拉維

莫拉維的詩集《瑪斯納維》,一方面囊括了蘇菲主義理論的精華,精闢地闡述了蘇菲思想的精髓,被蘇菲主義者視為“波斯語的《古蘭經》”,另一方面,它是將教義、教理糅合進自己的所見所聞,乃至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中,再以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詩歌形式,朗誦或演唱出來,給人們以教育。

作為一部哲理故事詩集,這部詩集的詩歌特點是:在故事中寓有哲理,在哲理中賦予形象。由於該書內容極其豐富,因而被蘇菲主義者譽為“知識的海洋”。先看它的“在故事中寓有哲理”的特點。我們不妨舉“羅馬人和中國人的故事”作為例子說明。書中寫道:中國人善於繪畫,羅馬人諳熟哲理。兩個人各有所長,進行舌戰,難分伯仲。於是蘇丹帶他們來到一間大廳,用帷幕隔成兩間,讓羅馬人和中國人各在一間展示自己的技藝。中國人每日作畫,羅馬人則不斷摩擦牆壁。最後當掀開幕布時,中國人的繪畫全部映在羅馬人的牆壁上。這則故事是把羅馬人比作蘇菲教民,“不斷摩擦牆壁”比喻為應當將心靈摩擦得明亮透徹,磨掉一切仇恨、貪婪和吝嗇。得出的結論是:心靈若能每天都清除掉汙穢,上面便能映照出真理的彩繪。

莫拉維的詩中往往有大段大段的勸誡內容或哲理論述。但這些論述並不枯燥、呆板,善於運用各種生動的、具象的比擬,隱喻深刻的道理。比如,在論述真理和謬誤時說,某人向善於辭令的人詢問:善辯者啊!真理和謬誤如何區分?他揪著耳朵說:這是謬誤,眼睛是真理,唯它才使人信服。再如,在談到必須分辨是非曲直,明確支持和反對時,他寫道:思想如果不專,分散了方向,其價值連一把韭菜也比不上。若荊棘之根吸走了理智之水,理智還怎能結出碩果累累?啊!應該把壞的枝條剪掉,並澆足水,以使好的枝條繁茂。倘若這兩種枝條都鬱鬱蔥蔥,只有一種能結果實,另一種則完全無用。水若只滋養此枝條,而不管彼枝條,最後出現怎樣的差別,你將會看到。何謂公正?把水給予果樹;何謂暴虐?把水給予棘刺植物。

莫拉維在伊朗文學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他的作品語言樸實優美,想象豐富,哲理性強,有人把他同菲爾多西、薩迪及稍後的哈菲茲並列為伊朗詩壇的“四大柱石”之一。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和詩人歌德在他們的著作中,對莫拉維在哲學和文學上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莫拉維使造物主、靈性、理性、人間的倫理道德得到完美的綜合,把人的“精神和獨一的真主合一”。他的著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對後世蘇菲主義的文學和宗教運動產生了很大影響。莫拉維的《瑪斯納維》在中國各族穆斯林中有所流傳,新疆依禪派奉其為經典之一,

莫拉維離開人世已8個世紀,然而,對於當今那些對真理、自由和愛仍懷有真誠信念的人來說,他無疑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永恆的魅力。

文章摘自《中古伊朗八大詩人》魯米卷,作者:張鴻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