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偉大波斯詩人莫拉維(魯米)簡介(1)

13世紀偉大波斯詩人莫拉維(魯米)簡介(1)

蘇菲派詩集大成者(1)

——莫拉維

莫拉維(1207~1273)的名字是查拉魯·丁·魯米,誕生在塔吉克族最古老的文化中心巴爾赫城,父親是巴爾赫伊斯蘭教學者和教師。莫拉維少年時受其父傳統的伊斯蘭教育。13歲隨父去麥加朝覲,途經內沙浦爾時,拜訪著名的蘇菲派詩人伊本·阿塔爾,深受其神秘主義思想影響。後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阿勒頗等地求學,掌握了波斯語、阿拉伯語及文學知識,在文學等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1219年蒙古人入侵逼近家鄉,其父帶著全家去麥加朝覲,後浪跡近東,在塞爾柱羅姆蘇丹國治下的科尼亞定居,即現在土耳其的科尼亞,其父在科尼亞伊斯蘭學校執教。1231年,父親去世,應地方統治者之命,他繼承父親的職位,當上了官方的僧侶和伊斯蘭高等學校的教師,進行傳道講學。

約於1244年,魯米投師於著名蘇菲派思想家夏姆斯·丁·穆罕默德·大不里士(?~1247)門下,學習蘇菲學理奧義,成為蘇菲派著名學者和詩人。後獨立門戶,招收門徒,傳授蘇菲派學說和獨特的修持儀式,創建了“毛拉維教團”,其影響波及安納托利亞。因其門徒尊稱他為“我們的毛拉”,故名莫拉維。1273年莫拉維歿後葬於科尼亞,其陵墓今已闢為博物館,拜謁者絡繹不絕。

莫拉維是蘇菲派詩人的代表,在他之前,還有薩納伊(1080~1140)和阿塔爾(1145~1221)等都是以詩文傳播蘇菲思想的著名詩人,莫拉維則代表了蘇菲文學的最高成就,他是蘇菲文學的集大成者。

蘇菲文學是中古伊朗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蘇菲思想是在9世紀初傳入伊朗的,阿拉伯人入侵伊朗,阿拉伯哈里發帝國建立後,伊斯蘭教逐漸替代了伊朗原來盛行的祆教的地位,伊斯蘭教在認主學上有四大派別:蘇菲派、穆爾泰齊賴派、穆泰凱里蒙派和哲學派。蘇菲派是伊斯蘭教內神秘主義思想派別,“蘇菲”,阿拉伯語,意為“穿粗毛織品的人”。蘇菲思潮產生的社會背景是中世紀伊朗上層統治集團生活日趨豪華奢侈,統治者對財富巧取豪奪,社會上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加之教派之間的紛爭和內訌愈演愈烈,因而引起貧困民眾和在野教徒的不滿,對當時社會的現狀感到失望,對當局的措施,經常採取不合作的消極反抗行動。蘇菲派主張清心寡慾、遺世獨立、行善濟人,通過修行達到心靈與真主合一。因此,蘇菲思潮受到人們的重視並迅速傳播開來。

蘇菲派的思想在當時雖然反映了手工業者和下層貧民及教徒對政教合一的統治者的不滿,但在以後的發展中,也出現了分化,蘇菲派中一部分上層人物逐漸倒向統治集團,成為他們的工具。正如薩迪在《薔薇園》提到蘇菲派時曾經指出的:“過去他們衣冠散亂,內心清淨,如今衣冠整齊,神不守舍。”充分說明了蘇菲派教徒分化後的情況。在物慾橫流的現實面前,有些蘇菲派教徒背叛了教義,做了物質的俘虜,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成為統治者的附庸,用自己所持的神秘觀點,為當政者服務,為他們張目,成為麻醉人民的思想工具。

11~13世紀,蘇菲神秘主義理論體系逐漸完備,伊朗蘇菲長老們面臨的迫切問題是如何將深奧的蘇菲玄理向廣大的信徒深入淺出地講解。普通信徒文化水平較低,對純理論的蘇菲玄理難以理解,而用講故事、打比方的方式給他們講解,就便於接受,因此應運而生的便是蘇菲哲理詩的迅速興盛,蘇菲詩人們把自己對蘇菲玄理的體驗和認識,用各種各樣的文學手段表現出來。其中最傑出的蘇菲長老兼詩人就是莫拉維。

莫拉維的思想形成和創作的成就,受到了蘇菲派前輩詩人的影響。他在13歲隨父去麥加朝覲途中,曾拜訪過著名的蘇菲派詩人阿塔爾,阿塔爾對當時已顯露出詩歌才華的年幼的莫拉維極為讚賞,對他寄予厚望,還把自己的詩集贈送給他。後來定居科尼亞時,莫拉維又師從已負有盛譽的蘇菲派思想家夏姆斯·大不里士。莫拉維在科尼亞生活、傳道和講學時期,深受當時是蘇菲派領袖的夏姆斯·大不里士的稱賞,夏姆斯·大不里士對莫拉維的思想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並且引發了他詩歌創作的激情。由於非常崇拜夏姆斯·大不里士,後來,莫拉維寫了許多抒情詩獻給這位學者,並把這部詩集題名為《夏姆斯·大不里士集》(又稱作《偉大詩集》)。

莫拉維在文學、哲學、語言學、修辭學等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詣。其主要著作有敘事詩《瑪斯納維》、抒情詩《夏姆斯·大不里士集》、魯拜詩和一些散文。《瑪斯納維》為雙行哲理訓諭長詩,凝聚了莫拉維全部的知識和智慧,集中闡述了蘇菲主義的認主獨一說、真主流溢說、人主合一說等思想觀點,被認為是蘇菲教派的百科全書,被該教團遵奉為經典,賈米(1414~1492)稱它為“波斯文的《古蘭經》”“知識的海洋”。莫拉維以其導師名義發表的《夏姆斯·大不里士集》,通過對人生、愛情、鮮花、醇酒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和追求,委婉含蓄地表達對真主的至愛和虔信,闡發“人主合一”的觀點。此外,他還著有《無中生有》《書信集》等作品,主要闡釋蘇菲教義和功修。他的作品多用隱喻、象徵、借比等手法,援引《古蘭經》、聖訓、故事、傳說、格言,其內涵深邃,感情充沛,語言流暢,韻味十足,充滿哲理,為蘇菲派神秘詩的典範。

《夏姆斯·大不里士集》是一部激情洋溢的抒情詩集,彙集了3萬餘行的各類抒情詩,這些詩歌通過隱喻、象徵、寓意等手法,詠唱愛情、美女、醇酒、鮮花等詩歌意象,內容豐富,語言自然,風格清新,詩人自己就說:

萬種情思從心底湧起,

顧不得斟酌用語和旋律。

這部詩集中有一首讚美愛情的詩中寫道:

愛情是空中蒼鷹的飛穿,

是落在灰塵裡的神秘的輕紗。

她是呼吸之隔,

也是步步之間。

如果說《瑪斯納維》是大海,那麼《夏姆斯·大不里士集》就是波濤奔湧的大河,《夏姆斯·大不里士集》最初只包括3229首抒情詩,後來後人又將他的一些魯拜、塔爾吉阿體詩收錄在內,共約40426聯句,其中抒情詩價值最高。這些詩歌主要是莫拉維寫給夏姆斯的,也有寫給後來兩位摯友扎爾庫布和恰拉比的,還有相當一部分詩歌是跳旋轉舞進入癲狂狀態即興之作。所有的詩作激情澎湃,表現對真主的愛,渴望復歸真主的激情和對永恆精神家園的嚮往,與主合一時的快樂等。詩歌韻律鏗鏘,激情四射,普通的修道人讀起可喚起修道激情,得道的蘇菲長老從他的詩中可以體會到與主相交的愉悅,而普通的讀者從中可以領悟蘇菲神秘主義的真諦。

文章摘自《中古伊朗八大詩人》魯米卷(作者:張鴻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