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文明繼承和發揚的關鍵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句被誤解的古語。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是《詩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

這上面的解釋是百度百科的資料上所解釋的。

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解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真正意思是:一個事物如果沒有開始,開端,就少有結果,結局。不去開始,就不會有結果。

其實有很多古代的文章,句子的翻譯,都是錯誤的。

這種現象明顯的阻礙了我們中國的中華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讓古代的文明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

我讀高中時的一本論語的翻譯書。我就發現這本書有很多的翻譯都是錯誤的,是違背古人原意的。

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網上的翻譯是這樣的: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而真正的翻譯應該是這樣的: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在生活中向各方面的任何事物值得學習的學習,難道不是很愉快麼?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自己,不是很快樂麼?人不知道,不懂,但是卻卻不怒,不傲驕,這樣的人難道不是君子麼?”

又如: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百度上的翻譯是這樣的: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而這句話的本來意思是:看別人的臉色而說好聽的順從的話,這樣仁德就很少了。

其實除了古文的翻譯有很多不對之處,外文的翻譯也有很多地方有錯誤。

我不知道為什麼在翻譯這一塊,我們國家的水平不足,或者是有其他原因,還是怎麼樣。

我希望我們努力把這些錯誤糾正過來,為了下一代的發展,也為了我們的文明得到很好的繼承。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