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癌症術後容易復發和轉移?

孫醫生養生課堂


這5種癌症,術後最容易復發和轉移!如何預防?這3點牢記在心中

為什麼手術都把癌細胞切除了,還會復發、轉移?


首先,我們要明白,復發和轉移是兩個概念。

(1)復發:癌細胞在原位繼續生長

手術區域仍然殘存腫瘤細胞,就會導致原位復發。


這是因為手術切除的範圍需要靠醫生的經驗判斷,切除時只能保證將腫瘤和區域淋巴結清掃乾淨,保證切緣陰性,沒有肉眼看得到的腫瘤殘餘。

但是,肉眼看不見的小腫瘤細胞,外科手術是無法根治的。

再加上,切除腫瘤也需要權衡利弊,腫瘤附近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如果損傷,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不損傷,很容易造成癌細胞殘留。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病理分期比較晚的癌症,手術後還需要輔助放化療,殺滅這些潛伏在身體裡的癌細胞,防止復發和轉移。

(2)轉移:癌細胞向遠處轉移

單個癌細胞通過血液循環等途徑到達其它部位叫做轉移,比如肺癌從左肺轉移到了右肺,甚至跑到了脊柱上。

部分患者在手術前,血液裡面就有了腫瘤細胞,這些細胞會順著血液到達肝臟、肺臟、大腦、骨等器官,定居下來。

所以,即便手術切除了原發部位的腫瘤,這些散落在各處的腫瘤細胞也會成為日後復發的隱患。


癌細胞在血管

手術後複發率最高的癌症是哪個?

復發和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點,也就是說,任何一種腫瘤都存在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

不過,不同的腫瘤,生物學性質有所不同,確實存在一些腫瘤更容易復發、轉移。

常見的,容易復發的癌症有: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腺癌、淋巴瘤、胰腺癌以及分期較晚的胃腸腫瘤。


不過,癌症的類型只是影響複發率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素在影響著癌症的復發。

(1)分期

通常癌症發現越早,分期越早,則複發率越低,反之,分期越晚,當然複發率更高。

不規範的治療,會讓本來不容易復發的患者變得容易復發。

比如,術前或術後輔助治療不規範或者乾脆沒做、切除不徹底,切緣呈陽性,清掃淋巴結個數不夠等,都會增加復發幾率。


總的來說,癌症的分期越晚 ,復發幾率就越高;癌症的分化程度越低,復發的幾率就越高;治療越規範,復發的幾率越低。

手術後,該如何預防癌細胞復發和轉移?

(1)定期複查

如果感到不適,一定要及時複查,早發現,早處理。

(2)增強免疫力

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要適量運動,不是靜養,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增強免疫力。

(3)保持樂觀的心態

多參加一些活動,有些體力好的也可以繼續原來的工作,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別把自己封閉起來,打起精神,充滿信心。

這種情況下在治療的同時可以結合桂仁深海有機硒,這是一種海藻植物硒,海藻提取液蛋白多糖類可以對抗各種病毒,而海藻中除了含有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的多糖、脂肪酸之外,還含有硒元素,缺硒是患心血管病的最初原因。


孫醫生養生課堂


癌症復發,是抗癌的最大阻力。

2015年,資深演員鄺佐輝的家人向媒體發放消息,說鄺佐輝於12有20日傍晚離世,終年59歲。而他的死因就是大腸癌症復發。

無獨有偶。2011年,姚貝娜就因乳腺癌症入院,在進經歷了手術、化療等治療後,癌症已痊癒。誰知短短三年,她又因癌症復發入院,而且當時癌細胞已經轉移,最後終沒能敵過癌症細胞的侵襲,於2015年1月16日病逝,年僅33歲。

可惜,可嘆!

鄺佐輝和姚貝娜的經歷,也正印證了“超過80%的腫瘤患者死於復發轉移”這句話。

復發、轉移是癌症的本能,那為什麼同樣是罹患癌症,有些人一年就復發了,有些人卻幾十年都安然無恙。

我想,可能跟癌症種類有一些關係。

為什麼手術、放化療都做了,癌症還會轉移?

癌症病人在進行手術、放化療等治療之後,癌症的主病灶得到了治療,但是並不代表身體裡的癌症細胞全都被殺死了,仍然會有少量癌症細胞會存活下來。

這些癌症細胞可能存活在原有的病灶部位,可能存活在淋巴里、可能存活在血液裡,也可能存活在身體的其他部位。這些癌症細胞很小,小到在術後隨訪過程中都難以被CT、超聲、核磁共振等常規影像學手段發現。隨著時間推移,等到這些腫瘤細胞再次生長,就是癌症復發了。

如果這些癌症細胞不是存活在原病灶部位,而是存活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在其他部位長大了,就是癌症轉移了。比如說,如果癌症患者首次患病是結腸癌,那復發的部位可能是肝臟,這就是癌症轉移。

這5種癌症最容易轉移

腫瘤復發轉移的情況,在臨床中非常常見,尤其在這5種癌症患者中,更容易發生。

第一種: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是肺部癌症中生長速度最快、惡性程度較高的,而且特別容易發生轉移,很多患者在早期發現就容易發生轉移。

第二種:三陰乳腺癌。

姚貝娜所患的就是這種癌症,三陰乳腺癌的最大特點就是特別容易通過血液或淋巴轉移到身體的其他組織,所以復發和轉移的幾率非常大,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

第三種:惡性淋巴瘤。

淋巴瘤非常複雜,而且因為淋巴細胞遍佈全身,所以完全治療的難度很大,發生轉移和復發的幾率就非常大。

第四種:胰腺癌。

胰腺癌症也是非常兇險的,它很難早期診斷,很多患者診斷出胰腺癌就本上就是到了晚期,即便做了手術,生存期依然很差,術後平均生存時間也僅僅只有18個月。

第五種:分期較晚的胃腸腫瘤。

胃腸腫瘤較早期時,患者沒有明顯症狀,極易疏漏或誤診,但是這種癌症的惡性程度又很高,所以很多患者在首診時就已經伴有轉移。

雖然這五種癌症特別容易轉移,治療的難度相對較大,但這並不代表無藥可醫,這類癌症患者在進行了綜合的手術和放化療治療之後,一定要定時定期複查,及時關注身體狀況。

轉移症狀跟轉移部位有關!

那身體出現了哪些症狀,說明癌症有可能轉移了,需要特別引起患者的注意呢?

癌症轉移到不同的部位,產生的反應和症狀也是不同的,據瞭解,臨床上腫瘤轉移時以下四類症狀比較常見:

比如說轉移到淋巴,可能轉移的區域可以摸到腫大、質硬、活動度差的淋巴結;

如果轉移到肝臟,那患者可能會感覺肝臟部位有脹痛感,而且肝區可能會有壓痛;

如果轉移到胃腸道,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噁心、嘔吐、飽脹不適感等消化道症狀;

如果轉移到腦部,患者就容易出現頭痛、噁心、嘔吐,有的患者也會出現精神狀態不好、反應遲鈍等症狀,甚至出現有的患者可以出現癲癇發作、偏癱、失語等症狀。

“抗”轉移,要這麼做

癌症復發、轉移雖然常見,卻也不是不能避免的,患者在進行綜合治療之後,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避免癌症轉移。

這個是重中之重的,一定不要以為做過癌症手術了就是好了,就忽視了複查,科學的檢查可以幫助癌症患者更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對症下藥,幫助患者保持身體的狀態。

第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飲食習慣和行為方式,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搭配、健康飲食,避免食用易致癌食品,如燒烤、醃製食品、油炸食品等等。生活方式上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不抽菸、不酗酒,早睡早起身體好。

第三,養成持續的運動習慣。

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和個人喜好,癌症患者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有氧操、瑜伽、太極等多種形式的運動,保持每天30分鐘--50分鐘,提升身體機能和免疫力,讓身體可以抵禦住癌症細胞的侵害。

第四,一定要有樂觀健康的心態。

多與人交流,多瞭解癌症治療成功的案例,多瞭解醫學的最新研發成果,可以參加一些抗癌組織,讓自己時刻保持信心,相信科學、相信醫生、相信自己。

中醫常講,邪不壓正。那癌症細胞就是我們體內的邪氣,那作為癌症患者身體就偏弱,邪氣就容易佔上風,就會造成癌症復發,但這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只要我們把身體狀態調整好,體內正氣充足,自然可以戰勝邪氣,抑制癌症的發展或復發,讓癌症患者可以康復或帶癌生存,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如果是不幸得了癌症也不要怕,心態要放寬,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幸福就在你的手中。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更多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腫瘤防控”公眾平臺瞭解。


康復樂園a芳健康


我是中華非藥物系統免疫療法創始人,據權威統計,癌症病人不做任何治療,大約有10%的人會自行痊癒,而且這些人也不容易復發,但是不同的是,凡是經過手術與放療化療之後的癌症病人,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復發,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手術會讓人大傷元氣,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而放療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直接殺死免疫細胞,而中國目前過度治療的情況又特別普遍,其實癌症會不會復發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免疫力能不能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不能回升的人,無一例外都會復發,能超過正常水平的人就不會復發,如此簡單而已,你問哪些癌症手術後更容易復發,這是一個真正小白菜的問題啊。

我們人體的免疫潛能是巨大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的多,關鍵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激活它,而過度使用藥物恰巧會讓它們進入休眠狀態。

現在我們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所犯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我們都在全力以赴的殺死癌細胞,而忽略了生命的關鍵是活下來,其實,真正死於癌症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是死於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啊(各種感染、呼吸衰竭、器官衰竭、手術失誤等等)。

癌症的治療並不難,難的是,我們的方向可能錯了!



非藥物免疫療法創始人


癌症的特性就是容易出現轉移和復發,手術只能切除肉眼可見的癌症細胞,並不能將其全部清理掉,所以一般會結合放化療來清理體內的其他癌症細胞。但是隻要身體內部適宜腫瘤細胞生長的微環境不變,癌症細胞就還是會比較容易轉移和復發,不管是哪種癌症。

就好比適宜雜草生存的土壤,不改變土質,只是將長出來的雜草拔掉,那麼在適宜的情況下,雜草還是會從這片土壤中生長出來是一樣的道理。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只要是癌症都有復發轉移可能,除了極早期的原位癌!


乳腺外科醫生周鑫


不改變統統都會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