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淨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子數決定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17、原子的結構:原子、離子的關係:注:在離子裡,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如:A+B=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如:AB=A+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如:A+BC=AC+B

④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如:AB+CD=AD+CB

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有水生成H++OH-=H2O

(2)有氣體生成CO32-+酸=CO2↑

(3)有沉澱生成:五白一藍一褐7種沉澱

五白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

一藍是Cu(OH)2

一褐是Fe(OH)2

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奪去的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於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裡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2H2O+O2↑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1、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的前後,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2、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於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它為溶質。)

23、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裡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1、溶解度曲線上的點表示該點對應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

2、兩條曲線相交的點表示這兩種物質溶解度在該溫度時相等。24、酸: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26、鹼:由金屬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叫做鹼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27、鹽:由金屬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叫做鹽。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8、PH=7溶液呈中性,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強;PH值越接近14,鹼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鹼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29、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說明:(1)越左金屬活動性就越強,左邊的金屬可以從右邊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該金屬出來(2)排在氫左邊的金屬,可以從酸中置換出氫氣;排在氫右邊的則不能。(3)鉀、鈣、鈉三種金屬比較活潑,它們直接跟溶液中的水發生反應置換出氫氣

30、比較(探究)金屬活動性的方法:

1、將金屬跟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2、將金屬跟鹽反應,能置換則比其強,不能置換則比其弱。

如比較Zn、Fe、Cu的活動性可以用一下3種方法:

(1)將Zn、Fe、Cu分別伸到稀硫酸中:

(2)將Fe分別伸到ZnSO4和CuSO4溶液中(中間金屬兩邊鹽)

(3)將Zn、Cu伸到FeSO4溶液中(兩邊金屬中間鹽)

31、化學肥料:氮、磷、鉀,葉、根、莖,氮、磷、鉀兩種以上元素複合肥。

32、元素週期表的規律:族(縱行)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化學性質相似,從上到下電子層數依次增加1;週期(橫行)電子層數相等,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加1。


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基本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