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傳統文化公益講座”

線上“傳統文化公益講座”

尊敬的市民朋友:

今天的黔菜是在清代飲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清代貴州吃什麼?怎麼吃?有什麼特點?

李祖章《黔中竹枝詞》載“山腰茅店客停車,玉米為餐佐豆花;淡食難堪增佔水,海椒燒罷洗鹽巴”。作者注:“途中有包穀飯,菜多水豆腐,俗名‘豆花’,並無豆油,以水泡鹽塊加海椒(辣椒)調食,謂之‘佔水’,緣黔中鹽、布最貴,有貧民生平少食服者”。這首竹枝詞生動再現清代貴州飲食文化特點。

竹枝詞是起源於我國古代西南地區流行的一種歌謠,內容是詠風土、紀時事,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而我國傳統官方文獻注重對重大事件與精英人物的記載,而不太關注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竹枝詞反映下層社會的生活,再現下里巴人的生活世界,是民俗文化的載體。清代貴州竹枝詞有大量飲食文化的素材,再現了清代貴州人吃什麼,怎麼吃的歷史,從而彌補了傳統文獻的不足。

本期講座,貴州師範大學嚴奇巖教授從竹枝詞的價值、為什麼要從竹枝詞研究清代貴州飲食文化和清代貴州飲食文化內涵及特點三個部分與您分享清代貴州飲食文化。

主題:竹枝詞與清代貴州飲食文化

主講人:嚴奇巖,貴州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暨喀斯特生態文明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貴州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科負責人,西南民族文化史和區域歷史地理的研究專家。近年主要從事西南民族文化史和區域歷史地理的研究。已在《民族研究》《宗教學研究》《中國農史》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出版《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歷史重構》《竹枝詞中的清代貴州民族社會》和《喀斯特環境與貴州民族墓葬文化》等專著3部,主編《貴州民族史論集》,編著研究生教材《中國史前沿問題課程教學案例》等。

參與方式:

1.在微信搜索“孔學堂”,或手動輸入微信號:gyconfucianism,添加並關注“孔學堂”微信公眾號,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即可觀看精彩視頻;

2.微信後臺諮詢電話:0851-84726170。

溫馨提示:市民朋友可將自己聽完講座的感悟和見解發送至孔學堂郵箱([email protected]),優秀的文章我們將在孔學堂微信公眾號和官網進行刊登,另外還可以加入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聽眾交流QQ群進行討論,群號為:1595327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