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路上的指路人——讓我保持清醒

2019年春,過去的領導告訴:“換一個環境工作,多學習知識打開自己的認知,不要在同一處呆得太久了,不然等到中年了你會發現自己所謂的能力值不到幾個錢。”

感謝路上的指路人——讓我保持清醒

他在同一個行業辛辛苦苦做了10多年,一天說被下課就被下課。

中國人多愁善感的習慣:總以為我幸苦了這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殊不知勞動是雙方的,你工作的同時他給你相應的報酬,我不相信他不給你工資你還會給他幹活。最多隻是多了一份自己感覺合不合理的心態,感覺不合理就是“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找公司算清舊賬走人,合理就繼續留下,就這麼簡單。企業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悲痛不已,人離開一個公司也不會被餓死,所以人情味不要看得太重,看得太重傷害的是自己,感情得處理好才不會傷到自己。

感謝路上的指路人——讓我保持清醒

幸好他心態很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斷的學習改進。

他告訴我“人到中年,出來真的不好找工作,原以為自己有著10幾年的經驗,人家應該要的,但是也找了好久才找到合適的。”在這高速發展的年代,優勢也許是陷井,在同一個領域呆的太久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與方向,也喪失了了解市場的競爭力。

感謝路上的指路人——讓我保持清醒

想到出去後突然才發現自己出去後什麼都不會一樣,不知道自己做什麼,迷茫、傍徨、不安。這不是他給我帶來的憂慮與焦躁,而是讓我意識到了太多的不足,也是這種危機促使讓我改變自己。都說“不變是等死,改變是找死”。社會發展快速的增長也需要自己技能的增長,才能跟上時代的步子。

感謝路上的指路人——讓我保持清醒

這一天的危機也終於感覺快要到來,壓力與市場動銷完全的已經不成正比。其實我也知道跳槽大多數跳坑,無非是從一個坑跳入另外一個坑,而對於坑來講我還是想去一個小坑,不想被坑只有自己武裝自己,讓自己更有話語權與競爭力。

感謝路上的指路人——讓我保持清醒

感謝過去對我所幫助的老大,亦是老師也是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