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百年心酸路

国漫百年心酸路

明朝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下旨,在应天南京中华门一带修建三座和明城墙并行排列的营房,护卫京城。

“边营倚城墙而建,东起老虎头,西至上江考棚;中营东起转龙巷,西至边营中段;三条营东起转龙巷,西至上江考棚。"

其实,当年在马道街东段,还修了第四座营房,名叫半边营。

1

1907年,南京,半边营。

街上搬来一家人,家主姓万,膝下有子四人。

四兄弟活泼好动,惹得邻里怨声载道。为了让他们不再打扰四邻,母亲重金请人教他们画画。没想到四兄弟很快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1916年,时局动荡,家计艰难,16岁的万家老大不得不辍学务工,贴补家用。

那年,南京新办了所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是郭秉文,教务长是陶行知。学校需要一个制作讲义蜡板的职员。万家老大凭借精湛的美术功底,一试便中。陶先生很喜欢他,经常鼓励和告诫他,要有创新,不能循规蹈矩,要想前人所不能想,做前人不敢做之事。

工作之余,万家老大经常以“万海啸”之名帮报纸画刊画插画。随着发表的作品数量增多,万家老大在圈中渐有名气,同事们赠以“海翁”的称号。

就在他自鸣得意之时,办公室一位老先生却劝告他说,万海啸这名字不太好啊,这一海啸,世界不都完了嘛,不雅不雅。不如改为籁鸣,别人万籁俱寂,可你生性好动,充满生气,就叫万籁鸣吧。

此后,万籁鸣成为万家老大使用一生的名字。

1920年,美国卡通片进入中国,震惊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万籁鸣。

“画笔底下的人物竟然动起来了!为什么外国有,我们就搞不出?我们要创造出中国的动画片,不让外国人专擅其美!要搞就要超过洋卡通。”

万籁鸣联合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决心探索出中国自己的动画!由于当时国外对动画技术垄断,万氏兄弟四处托人收集资料仍一无所获。

但万籁鸣不甘心,和兄弟们蜗居在上海天通庵路三丰里一个只有7平米的亭子间里,用画稿代替影片,把亭子间改成片场,把淘来的废弃木壳摄影机改造成摄影放映两用机, 辅以铅笔和几只普通灯泡,节衣缩食夜以继日的研究动画拍摄。

终于,当亭子间狭小的墙壁上出现动画形象时,四兄弟激动得抱头痛哭。

1925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首部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在河南路总发行所放映,全城震动。

动画广告一炮而红,许多厂商找上门来。

但儿时看过的《西游记》皮影戏,秦淮河畔的走马灯,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一时间涌上心头。万氏兄弟拒绝了所有的商业广告,潜心制作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动画短片。

但,艺术能当饭吃吗?能换来白花花的银元吗?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拒绝投资。

就在万氏兄弟几近放弃之时,长城画片公司向他们投来了橄榄枝,愿意投给他们一小笔经费用于拍摄。但这笔经费却远远不足以支撑拍摄所需。

为了减少成本,四兄弟采用真人和动画合成的方式;没钱买赛璐珞透明片,就边画边拍,把墨汁洗掉重复利用;绘画用的颜料对湿度敏感,他们就晴天洒水、雨天放石灰来“人工调节”。

192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诞生了。

1938年,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万人空巷,风靡一时。资本迅速找到万氏兄弟,愿意投资拍摄他们梦寐以求的《大闹天宫》。

然而,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物价飞涨。投资商见利忘义,临时毁约卖掉囤积的胶片套现走人。带走的,还有600多张万氏兄弟呕心沥血绘制的分镜稿;留下的,是万氏兄弟痛苦的眼泪:大圣啊!你在哪儿?

就在四兄弟一筹莫展之时,新华联合影业拿着《铁扇公主》的剧本找到他们,双方一拍即合,立刻着手制作。18个月后,在100多人的努力下,时长90分钟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拍摄完成。

1941年,日军占领租界,《铁扇公主》作为战利品被掳走。次年2月,影片在上海国际剧场连续放映6天,场场爆满,观众高达近2万人。同年9月,影片被改名为《西游记》在日本上映,大受欢迎。影片拷贝远销东南亚等地区。世界惊叹:中国竟然能做出比肩迪士尼的动画长片!不可思议!

在众多观众中,一个16岁的日本少年尤其痴迷,受此片启发,竟弃医从画,投身于动画制作,他就是手冢治虫。30年后他的《铁臂阿童木》进入中国,成为一代人童年的回忆。

战争带来的只有毁灭。而毁灭的不仅仅是躯体,还有生活和梦想。

1942年新华联合影业解散,万氏兄弟在动荡的时局中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哪里还有创作的机会?1948年,万籁鸣和弟弟万古蟾怀揣着动画梦,前往香港。

中国动画,似乎被点击了暂停键。

2

1937年,长春。

伪满洲国建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独霸东北电影事业,成为日军宣传军国主义和殖民思想的主要机构。

1938年,出生在辽宁奉天极具技术细胞的日本女孩山口淑子被满映发现,大力包装后作为中国歌星推出,成为粉饰日本侵略战争的工具。

1942年,山口淑子以一曲《夜来香》红遍全国,随后以李香兰的名字登上上海舞台,不久便成为与周璇、白光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

1945年,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战败投降,曾经的殖民宣传工具满映和李香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满映解散并入新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同年,李香兰被遣送回日本,恢复本名山口淑子。

28年后,在首相田中角荣的劝说下,李香兰竞选成为参议院议员直至退休。

59年后,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两个曾经的殖民宣传工具,一个灰飞烟灭,一个成为反对军国思想的杰出代表。

新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还有一个美术组,是新中国动画片唯一的生产制作部门。初期成员大多都来自满映。组长是日本动画专家持永只仁。

1953年持永只仁回到日本,收了个徒弟叫川本喜八郎。在师傅的影响下,徒弟后来制作了《三国志》、《鬼》、《道成寺》等经典木偶动画,成为日本公认的人偶动画界第一人。1985年,持永只仁受邀到北影动画学院授课。为感谢他对中国动画做出的贡献,北影还保留着以他名字命名的“持永只仁奖”。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迁往上海,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并重新组建了新的美术组。同年,万家老三万超尘加入该组;1954年,老大万籁鸣加入;1956年,老二万古蟾加入。

随着更多的艺术家加入,1957年,美术组独立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中国动画进入了黄金时代。

自1949年起,中国电影行业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每年全国美术片的产量需要控制在“38本”左右。一“本”指的是10分钟片长的一盒胶片,38本意味着每年美术片的总时长不能超过380分钟。而上美厂独占 35 本。

在此制度下,上美厂的动画人不用担心片长、档期和销路,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动画制作。宫崎骏曾羡慕地说,“全世界都没有那么幸福的一帮人在做这样的动画片。”

1956年,导演特伟和李克弱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借鉴京剧脸谱艺术,到河北、山东采风,搜集了大量民间绘画、建筑雕塑,创作出《骄傲的将军》。

1958年,在万古蟾的带领下,吸取了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特点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正式上映。

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上美以齐白石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形象蓝本,研制出了中国独创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惊艳世界。

剪纸,折纸,木偶,水墨,大量取材于民间技艺的作品相继问世。每一部动画,都是上美人都生命灌溉而成。

为了做《阿凡提的故事》,曲建方带着两名助手去新疆生活了20天;为了画《草原上的小姐妹》,钱运达带剧组去内蒙古采风,冒着迷路的危险,夜间出行观察牧羊生活;为了改编《九色鹿》,整个剧组在敦煌驻扎了23天,临摹壁画……

在这种近乎严苛的工匠精神的引导下,1964年,由万籁鸣带领制作的中国动画镇山之宝《大闹天宫》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虽然60年代比抗战时期条件好了不少,但当时的动画制作仍然全靠笔画,完全没有现在电脑制作这么方便。通常,10分钟的动画电影,就要完成7000~10000张原画!因此,即使《大闹天宫》投入了20~30人的原画团队,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仅绘制时间就长达两年!

这部片子第一次把国粹京剧中的脸谱化引入动画电影,忠奸邪恶一目了然,背景音乐全部采用国粹京剧,可谓是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于大成者!据不完全统计,《大闹天宫》已经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可以说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作品!

1978年,为了延续中国艺术动画的决心,上美厂以原《大闹天宫》主创为核心团队,邀请艺术大家张仃设计哪吒。主创团队集结了15位原画师、27位绘画人员,历经15个月,前后画了5万8千张原画,才将《哪吒闹海》完成。

《哪吒闹海》获得的赞誉不亚于《大闹天宫》,不少外媒甚至认为中国动画足以和迪士尼抗衡。

随后,上美厂还奉献了动画片《九色鹿》、剪纸片《火童》、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木偶片《西岳奇童》等一系列极具中国艺术色彩的作品。

然而,成也体制败也体制。就在大家翘首以盼上美厂能继续谱写中国动画辉煌之光时,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戛然而止。

3

1978年,改革开放。

随着电视的普及,《变形金刚》、《米老鼠》、《铁壁阿童木》、《猫和老鼠》等一大批外国系列动画进入中国。其新颖的造型,极具娱乐化的内容很快俘获不少观众。

而上美厂几年才出一部作品的产量完全无法与外片抗衡。虽然后来加紧制作了《邋遢大王奇遇记》、《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等系列动画,但大势已去。

80年代,香港TVB在深圳建立翡翠动画公司。一开始他们也打算做原创动画,但创作失败后,转型成外包公司,专门给日美动画代工。

随着国内的动画需求日渐增长,日美动画大量涌入,动画外包业务急速膨胀。80年代末,南方瞬间出现了几十家以代工为主的动画公司。日美动画公司提供人物场景等设计框架,他们只需要按照框架完成绘制即可。薪酬由以往的固定薪酬制改为计件付酬制,勤快一点的画师月薪可上万!

而上美厂呢?在大陆经济转型的浪潮下,中影逐渐减少动画购买量。上美人不得不开始面对成本、档期、销路等一系列陌生又复杂的问题。

《好奇心日报》曾采访过《眉间尺》的编剧凌纾。凌纾提到,当时由他执导的《眉间尺》,一开始设定为45分钟,由于中影宣布只收30分钟内的木偶片,《眉间尺》变成27分钟。动画刚投入制作,中影又宣布1990年后不再收购木偶片,整个制作流程被打乱。这部凌纾心目中的实验短片,最后只能改回普通的木偶片,留下瑕疵与遗憾。

一边是日渐萎缩的动画订单,一边是生机蓬勃的新兴产业;一边是每月几百元的死工资,一边是两室一厅住房加过万的薪水。如何选择,不言而喻。在此后一年时间里,上美厂30多名骨干相继离职。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如同洪水猛兽将上美厂一手搭建的中国动画体系,撕得粉碎。

1995年,一部本不被看好的动画电影力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斩获高达9.69亿美金的票房,成为当年的全球票房冠军。谁能想到,24年后,这部作品的翻拍之作竟然又获得13亿美金的票房。它就是《狮子王》。

同年,中影宣布不再收购动画,动画片计划经济时代宣告结束。亟待转型的上美厂将目光投向了这部风靡全球的动画电影。

同年,《宝莲灯》开始筹备。

如果说《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是艺术类动画,那么《宝莲灯》就是艺术向市场迎合的产物。

全片投资1200万RMB,在中国动画史上首次聘请故事片电影的导演、录音师,并采用电影演员为片中角色配音。

全片采用电脑三维特效技术绘制动画,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万幅动画画面 、2000余幅背景,全片镜头2000多个,人物近50个。

在绘画技艺上采用了当时最顶尖,难度最大的”无阴影法“。当年宫崎骏看到本片后也想挑战此技法。直到2006年,才在《穿越的时空少女》中成功运用。

同时,本片首次借鉴了好莱坞影片的做法,在影片中加入了插曲,并邀请到姜文、宁静、陈佩斯、徐帆等参与配音;张信哲、李玟、刘欢献唱。

1999年,影片上映,斩获票房2900万。

虽然市场给出的回报尚能接受,但在这部片子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能比肩《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艺术性了。

动画代工潮,吸干了中国动画传承的血液,中国动画进入了人才断层的深渊。

4

1996年,北京。

一个叫高大勇的年轻,赔了5000块违约金,从毕业分配的研究所跳槽到一家成立不过一年的新公司,瀛海威。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次年,国内首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正式成立。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

1997年,出于兴趣爱好,高大勇创建了个人主页“东方回声”;同年,“东方回声”被评为“中国十大个人主页”。次年,高大勇被《电脑报》评为“中国十大网民”,一同领奖的还有张朝阳和丁磊。

1997年,Flash传入中国。那时Flash还没被Adobe收购,也还没被改名为Adobe Flash Player。而在那个网络带宽普遍不高的年代,Flash像一只强心针,让网页丰富了很多。几年后,论坛上能动的不再只有GIF图,还有海量的动画视频和泛滥的网站广告。

高大勇对Flash很感兴趣,他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软件竟然能做出体量小效果还不错的动画。1999年,他把自己个人网站上一个用来收集优秀Flash的子页面改成Flash主题站,定名“闪客帝国”。

从此,画笔变成了软件,传统手绘变成了数字三维。新科技替代了传承了73年的动画制作工艺,全新的中国原创动画在这里孕育而生。

Flash翻译成中文就是闪耀,所以当时玩儿Flash动画的人都自称闪客。闪客帝国最受关注的栏目叫“爬行榜”。这是一个Flash动画 TOP10 榜单,由网民投票选出全站最优秀的作品。能上爬行榜,一度成为闪客的最高荣耀,如果能持续上榜,颇有点出人头地功成名就的意思。

被誉为“中国Flash第一人”的小小,大概是这些闪客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小小本名朱志强,在玩儿Flash前是一名印刷厂职工,后来自学成才,创作了“小小系列”动画。2001年,新周刊评选朱志强为“年度网络风云人物”。2003年,朱志强淡出Flash领域。再后来朱志强和高大勇一起开发了IOS游戏《三国群殴传》和《三国赚翻天》。

1989年,崔健用一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打开了中国摇滚的大门。11年后,老蒋蒋建秋在闪客帝国发表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MTV作品,一战成名。后来,崔健本人也找上门来,邀请他帮忙制作演唱会的MV动画。

贾樟柯有个同学叫王波,网名皮三。贾导2000年电影《站台》的宣传海报上,那个只露出了背影的人,就是皮三。皮三也是闪客帝国的常客,2004年还帮贾导的电影《世界》做了段动画。后来,还帮左小祖咒、万晓利、苏阳这些歌手做过MTV。

还记得2004年央视的快乐驿站那些经典相声小品的Flash动画吗?他们大多出自皮三,老蒋之手。

闪客帝国爬行榜上的大神还有好多,比如创造了“小破孩”的拾荒、《大话三国》作者陈君,当然还有10几年后大火的B&T彼岸天。

然而,随着Flash被Adobe收购,视频网站的兴起,Flash动画制作逐渐式微。2009年,闪客帝国在悄无声息中永久关闭。

上美厂的衰落,闪客帝国的消亡,代表着中国原创动画的基地日渐萎缩。但原创的种子已经撒下去了,他们都在无名的角落默默生长,期待着有朝一日终究会变成参天大树。

5

2001年,北京。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大腕》上映。一个叫刘健的人帮这部电影制作了一段时长3分钟的动画。2年后,刘健自编自导了一部长达365集的动画片《虫虫》,随即悄无声息。据说,他打算做一部原创动画电影。

2004年,网络上疯传一部叫做《黑鸟》的Flash动画。有人说它诡秘阴沉,也有人说它是中国Flash史上的里程碑。作者2年内更新7了回,然后悄声离开,只留下悠无一品这个奇怪的名字。

同样在2004年,刚从清华退学的梁旋做了一个关于鱼的梦。这个梦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不曾离去。随后,梁旋和好友张春,把这个梦做成了一部时长7分钟的动画短片,获赞无数。

2005年,离开贝塔斯曼的王微创立了土豆网,成为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正期待着在视频网站上大展拳脚的他,怎么也想不到8年后,他会再次创业成为一家动画制作公司的老板。

2008年,一个叫饺子的四川男孩,发布了耗时3年制作而成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惊叹众人。

2009年,自称飞行员的人上传了一部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这部片子和《打,打个大西瓜》在当年被称为国漫之光。

撒下去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2010年,法国。

在有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昂西动画节上,一部时长1小时13分43秒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入选了最佳动画长片竞赛单元。电影叫《刺痛我》,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黑色动画长片”。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原画、动画都是一个人完成。他就是给冯小刚做动画的刘健。

同样在2010年,《李献计历险记》被翻拍成电影,男主角是房祖名。很可惜,这部片子票房和口碑都不好,观众很愤怒,导演很失落。9年后,导演重新拍了部片子,名字叫《流浪地球》。

还是在2010年,女生突然热衷于讨论一部叫《泡芙小姐》的动画,大家还称它是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而这部系列动画的导演,就是那个贾樟柯的同学,皮三。

2011年,《魁拔》上映;2014年,《十万个冷笑话》上映;2015年,《一万年以后》上映。

对了,还记得创立了土豆网的王微吗?他在2013年创立了追光动画,并在2014和2015年先后发布动画短片《小夜游》,动画大电影《小门神》。他说,他要打造出中国的皮克斯。

中国动画,在探索的路上艰难前行。

2015,暑假。

一部改档过无数次的动画爆了,名叫《大圣归来》。

2016年,同样在暑假,又有一部动画爆了,名叫《大鱼海棠》。导演就是那个做梦的梁旋。

2017年,消失了13年的悠无一品回来了。他改名叫不思凡,带回一部成年人才能看懂的动画《大护法》。

2019年,前后交了1亿学费的王微打造了《白蛇:缘起》,口碑票房双赢。

同样在2019年,“闭门造车”画出《打,打个大西瓜》的饺子,带着丑丑的哪吒杀得暑假档人仰马翻,赚回35亿票房。

种子,终于长大了。

6

从《大闹画室》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动画走过了整整93年。

在这93年里,中国动画人步履艰难。他们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陷入过改革的困境;他们享受过世人赞叹的目光,也感受过沉寂无声的落寞。

虽然中国动画已从辉煌的神坛跌落,但我们还有种子,还有希望。

感谢为中国动画奉献一生的前辈们,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努力的标杆;也感谢热爱动画的年轻从业者,他们是中国动画的探索者。

诚然,渐起的中国动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清给中国动画人一点耐心,一点时间,一点感谢,一点敬意。否则,我们不会有《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相对完整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动画,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