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加法是貪婪,減法是智慧

【隨想】加法是貪婪,減法是智慧

想得到什麼就先要考慮你能放棄什麼。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個道理了。

你選擇了學習音樂,就不能選擇學習繪畫。

你選擇了中午跟AMY吃飯,就不能再約Daisy.

你選擇了在美國生活,就無法同時選擇中國了。

但在成人世界,我們卻不這麼想。

設計產品,我們希望它既小巧精緻,又可以功能豐富,還可以有充足的續電。

培養孩子,我們的期望是學校成績門門優秀,還能琴棋書畫。

理想的工作是職位高,責任輕,說話落地有聲,工作又能駕輕就熟。

為什麼面對小事的時候,我們都懂得道理,在面對大事的時候,就變得貪慾滿滿。做加法人人都會,我們就好像在動畫片中的松鼠一樣,看到每一顆松果都不加思索地往往自己懷裡包攬,但面對精力、時間都有限的時候,卻不想放棄手中的任何一個松果,不想做減法。

昨天接到一個之前同事的電話,她最近接到了一個可以轉作產品經理的工作機會,作產品工作正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現在她是從事軟件開發的工作,要知道女生做軟件技術開發的人數並不多。大多數在互聯網企業中的從業者都希望能夠轉做產品,為啥產品在軟件行業是香餑餑呢?因為產品經理就是軟件設計的靈魂人物,你看看張小龍你就知道了。產品經理決定了產品的方向、設計風格、功能迭代的先後順序,產品經理就是產品背後的父母,它們長得美還是醜,它們最終得到更多的人的喜愛還是厭惡,產品的成功就是產品經理的成功。

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敲門,為什麼她還這麼猶豫呢?因為她今年已經35歲了,技術的工作雖然經常加班,但畢竟比較熟悉了,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領域、熟悉的老闆和同事中工作,是一種慣性。還有作為一名35歲的女性,她本來還計劃今年生個老二。選擇了新機會就意味著:需要推遲的二胎計劃、需要重新熟悉的環境、接受新職位的挑戰,要知道職場的轉型,轉需要花時間,等機會,但一旦轉型產品經理,就很難再回頭了。你可能說:“沒關係,做得不開心,還可以回來嘛。” 話雖沒錯,但是如果職業轉型不成功,原來的職位已經有了替代者了,你如何回來?還要再去其他公司再尋找機會,那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35歲的技術女性職場轉型不容易,更別說還有二胎的計劃。

放棄,總讓人覺得不捨,不然我們就不糾結了。這樣的選擇,不像每天中午吃什麼的選擇,反正今天不吃,大不了明天再去吃嘛。但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你選擇了這個,就選不了那個了。

放下不容易,更別說放棄了。我記得我有一個老領導,她跟我說:“最終你會找到職場的一個平衡點,一個工作與家庭,現在與未來的平衡點。那個時候,你的心才能平靜下來,欣然接受必須要接受的生活中種種不如意的小事。”是呀,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小事組成的,人生中我們又有多少大事呢?

今天聽得到中的羅胖語音,說中國的未來人口結構會給經濟造成的降速影響也許沒有經濟學家預言的那麼嚴重。既然我們選擇了大學擴招,就必須接受高知人群生育率下降這一普遍規律。城市化的進程,必然會造成結婚和生育年齡的不斷推遲。你不能一邊享受教育水平增加、城市化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經濟增長的紅利,而另一方面卻不想接受教育水平提高和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那樣的要求自然是太貪心了。同時在羅胖給出的這篇關於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文章的分析原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對於教育水平的重視,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增速,這都讓我們對中國的未來很有信心,因為教育的投入最終會帶來人力資源的整體水平的提高,而優質的人力資源則會向著行業供應鏈價值上游去不斷攀升。那個時候人口基數也許不再是推動中國經濟紅利,反而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所以,

既然選擇了城市,就離不開高成本和高競爭。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不要怕風雨兼程。

猜你喜歡:

【隨想】什麼時候你就老了?

【隨想】相信時間的力量

【随想】加法是贪婪,减法是智慧

作者介紹:打過工,創過業,愛碼字,愛畫畫。人生就是不斷突破舒適區,打造屬於自己的升級系統,唯一不變的就是成長。

個人微信號:【growingup123】請註明“職業+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