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督戰隊不會太多,潰逃的士兵為何不敢攻擊督戰隊以求活命呢

在和平年代,職場上有恪盡職守的工作狂,也有不思進取的老油條。在戰爭年代,當然也有悍不畏死的勇士和貪生怕死的懦夫。

特別是在戰局逆風,獲勝幾率十分微小的時候,逃兵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現象。可是如果一逆風就逃跑,這仗還怎麼打?所以阻止士兵逃跑的督戰隊就誕生了。

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每次戰鬥的戰況都十分慘烈,像是在凡爾登戰役中那樣充滿血腥和死亡氣息的戰場上,只要前進基本上就意味著死亡,如果能夠負傷撤下戰場都是一件謝天謝地的事情了。

戰場上督戰隊不會太多,潰逃的士兵為何不敢攻擊督戰隊以求活命呢

在那種情形下,向前衝鋒幾乎和跳下懸崖自盡沒有差別,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會產生膽怯的情緒。

法國方面為維持戰局,毅然劃下督戰線,如果有士兵敢逃跑到督戰線以後的位置,督戰隊就會立刻處決他們。

我們很少會有人經歷過這種生死一念間的場景,甚至也沒有目睹過,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辦法想象到那種橫屍遍野的景象。我們在看到這樣的歷史時,除了感嘆震驚,是否有過將自己帶入到處在戰爭中士兵的位置,如果你是一個戰爭中的士兵,你會不會去選擇後退去攻擊督戰隊,換回自己一絲生存的可能呢?

或許並不會,事實上,在歷史上也只有極個別的人這樣做過。他們之所以不去攻擊督戰隊,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首先,憑藉幾個逃兵的力量根本打不過督戰隊

督戰隊除了監督士兵作戰外,還有別的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負責在軍隊撤退時留在最後承擔斷後任務。

能夠承擔斷後任務的,自然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更不用說他們手裡還有著強大的重型武器了。

戰場上督戰隊不會太多,潰逃的士兵為何不敢攻擊督戰隊以求活命呢


仍以一戰時的法國督戰隊為例,當時戰場上已經出現了號稱“寡婦製作者”的馬克沁重機槍,這種大殺器放地上一架,只要彈藥管夠,以一當百甚至以一當千那都不是吹的。

由於重量太沉,衝鋒的士兵是不可能攜帶重機槍的,這些重機槍通常都是作為固定火力點來使用,也就是說,它們被牢牢掌握在督戰隊的手中。

在這種情況下,逃兵怎麼敢攻擊督戰隊?馬克沁機槍的子彈是絕對不會介意讓這個世界上多加上一個寡婦的。

戰場上督戰隊不會太多,潰逃的士兵為何不敢攻擊督戰隊以求活命呢


其次,臨陣脫逃雖然不夠光彩,但是一旦向己方督戰隊開槍,那性質將變得完全不同

在戰場之上攻擊友軍,這種行為在任何國家任何軍隊都是絕對無法容忍的。即使能夠僥倖逃出生天,他又該如何度過接下來的人生呢?

他會成為為人所不齒的叛徒,甚至還會連累家人被別人外人嘲諷,永遠的被釘在恥辱柱之上被人唾罵,最後的結局都是死亡,但死後的待遇卻截然相反,所以也很少有人攻擊督戰隊。

戰場上督戰隊不會太多,潰逃的士兵為何不敢攻擊督戰隊以求活命呢


再次,逃兵普遍缺乏戰鬥意志,從眾心理更讓他們不敢貿然開槍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隨大流的下意識決定,就像是在街上看到很多人穿一個款式的衣服,那麼很多人或許回家之後也會想買這麼一件衣服一樣。在戰場上很多人看到別人逃跑,下意識也會更加傾向於跟著他們一起逃走,認為別人這麼做了自己這樣做當然也沒有什麼問題,所以逃兵中很多人的從眾心理都非常的強。這樣的人,如果沒有別人起頭,自己是很難下決定去做某一件事情的。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你鼓起勇氣向督戰隊舉起了槍,你信不信你身邊的“逃友”為了自保會毫不猶豫地給你來上一槍?

最後一個原因就死其實做了逃兵也不一定會被當場處決

督戰隊只有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才會將逃兵擊斃,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把他們送往軍事法庭或者懲戒部隊之類的地方,給他們一些可以彌補自己過錯的機會。畢竟在戰爭年代,人力也是最為重要的資源,如果輕易死在督戰隊的槍下,那將是極大的浪費。

戰場上督戰隊不會太多,潰逃的士兵為何不敢攻擊督戰隊以求活命呢

結語

戰爭無情,它要求每一個國家的士兵為了自己的國家拼死向前,不懼生死。但每一名士兵也都是真真切切的有著各種感情的普通人,他們會畏懼死亡,會掛念家中的父母妻兒。可一旦拿起手中的步槍踏上戰場,命運就交付給未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