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疫情突發,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人心惶惶之下,讓我們手忙腳亂,疲於應對。但疫情轉變了我們的思想和觀念,讓我們變得清醒,變得理智。

平時生活中,很多人對醫護行業微詞頗多,醫患矛盾也十分突出。但是疫情之下醫護人員的忘我逆行,犧牲和付出,感動了全國億萬人民,成了國人最尊敬的英雄。

疫情期間,人們對教育和老師頗有爭議,屬於“貶多褒少”的“雞肋”行業。很多人認為,醫護戰疫在一線,各行各業保障在一線,只有老師幹拿工資,“賦閒”在家,無所事事。

其實,在戰疫後方,老師們也與各行各業的人們一起,用實際行動,努力工作,踐行著“教書育人”的諾言。很早就老黃牛式的默默地通過網絡“上班”了——網上教學。

但由於教育的特殊性,又加之特殊原因造成教育的弊端,疫情期間的“斬獲”少得可憐,問題卻集中顯露。

我們雖然想極力掩飾和美化,但終究敵不過“只剩內褲”的尷尬。現實的無情打臉,讓我們明白:或許,我們的教育已經“跑偏”。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教育形式主義問題凸顯——教育“跑偏”表現之一

教育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過程的模糊性和教育成果的不確定性。但有些領導,或者說很多領導為了督促老師的工作,熱衷於工作“留痕”,強調“存檔”。看似是工作“備忘錄”,實際是應付檢查的“殺手鐧”。一來二去,工作看似熱火朝天,局面紅紅火火,實際是死氣沉沉,“驢糞蛋蛋表面光”。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疫情期間,形式主義和疲勞戰術在教育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在通知要求延期開學之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學校自正月初五六就開始“轟轟烈烈”網上教學,把“停課不停學”的精神貫徹的“搶上課強學習”。至於效果如何卻沒有人關心,或者說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只是知道“過猶不及”,學生老師叫苦不迭,家長怨聲載道。

其實,讓師生心累的不僅是過早啟動的網上教學,老師和學生還要忙於準備疫情檢查的文字材料。即使是二三十個教職工的小學校也要準備幾十項應對檢查材料。有學生的,更有老師的。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只重知識學習,忽視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跑偏”表現之二

我們重視孩子的學習,關心孩子的成長。但心理健康是我們輕忽的話題。

疫情期間,河南鄧州初三女孩李某因網課買不起手機而賭氣服藥自殺,石家莊一小孩因為不上網課受到家長訓斥而跳樓身亡……這一樁樁,一件件悲劇,是用血的代價,給我們敲響了一次次警鐘。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以往,我們認為,教育只是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關心的也只是孩子學習認真與否,作業完成的咋樣,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

現實卻一次次無情打臉!我們最關心並認為很健康的孩子,心理卻出現了大問題,只是我們沒有及時覺察和發現。

事實證明,只重知識培養,忽視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危害是長遠的,且不可逆。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盲目追求高分數,忽視公德教育和愛國教育——教育“跑偏”表現之三

自疫情暴發以來,特別是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小留學生問題浮出水面。對於小學生出國留學我們不便多說,但這個群體沒有接受中國的義務教育,沒有接受基本的公德教育和愛國教育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真的不知道,若干年後他們會怎樣愛我們的祖國。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或許,他們也會成長為“錢學森”“鄧稼軒”,並像他們那樣放棄名利,衝破層層阻力毅然迴歸,報效祖國。

雖然我們不情願,但又不得不承認,他們更可能成為“洋裝穿在身,心也成為外國心”的洋人。他們雖然 滿腹學識,流的也還是中國人血液,但已經割斷與祖國的臍帶,成了小“許某馨”、小“金某羽”。

不能不說,“我是中國籍,沒有中國心”是對我們公德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最大諷刺,更是對我們盲目追求高分數教育模式的最大諷刺。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家長忽視陪伴,家庭教育缺失甚至缺位——教育“跑偏”表現之四

剛剛發生的河南原陽4兒童被埋壓悲劇,以及河北邯鄲小兄妹因遊戲誤導而跳樓受傷……雖然是個例,但不能迴避的是這些都是因為缺乏陪伴和家長監管而造成的。

對於人生而言,最初也最質樸的教育就是陪伴。我們都是在親人的陪伴中成長。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遑論現代學校教育,即使是私塾教育,也是發源於最原始的家庭教育。父母應該是最早扮演老師角色的人。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試問,在中國古代,除了官宦名門,大戶人家,有多少人家能請得起老師?所以,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正因為如此,至今流傳著一些教育佳話,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這些人物和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教誨,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

而現在,我們家長卻忽視了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作用,造成家庭教育的缺位。實踐證明,這種缺少陪伴和父母缺位的教育是失敗的。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疫情過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現代教育不完全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更不完全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退一步說,社會和學校老師有教育責任,那也應該首先建立在父母完成家庭教育的基礎上。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教育被剝得只剩“底褲”?疫情之後,我們該如何“逆襲”

所以,當務之急,家長應及時填補教育缺位,也懇請有些領導再也不要痴迷“完美的形式”,讓老師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有實效的教育工作中。

當然,社會也應該營造寬鬆的教育氛圍,使教師擺脫“被譴責”“左右為難”的尷尬境遇,使老師挺起腰桿,讓老師“想幹,能幹,敢幹”。

孩子需要關愛,教育需要呵護,老師也需要保護和愛護。成功的教育需要家校和社會形成合力。


我是 。關於疫情之下的教育問題,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