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杭州西湖區:讓百姓的生活充滿陽光

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杭州西湖區:讓百姓的生活充滿陽光

資料圖

最是一年春好處。對於杭州西湖區的居民來說,不必嚮往遠方,身邊即是風景。

三墩最北華聯村,原是典型的城中村,家住這裡的陳先生,進了門連窗外都不想看,如今門外就是蘭裡景區,每天看著窗外的美景就覺得幸福;轉塘直街的小巷子,早前私拉亂接電線現象嚴重,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的仇師傅每天都憂心忡忡,現在“飛線”現象得到根治,“火災隱患消除,環境更加整潔。蠻好!”

幸福與平安的背後,是西湖區對標杭州打造全國最安全城市品牌、全省平安創建領跑示範“兩步走”要求,全區上下堅定目標,從總體佈局的“大寫意”,到精緻細膩的“工筆畫”,一步一個腳印,奏響平安音符。

在這花繁柳密、生機盎然的陽春時節,讓我們一起走街串巷,真切感受這裡的民生韻律。

牽好主體責任牛鼻子 深耕平安督查責任田

說起“平安”,食品安全、環境安全自然是老百姓最關心也最擔憂的問題。

“工作人員的體檢報告顯示都是健康的,辦健康證又要體檢又要花錢,所以就沒辦……”如果你經常光顧的餐飲店老闆向你亮出這樣的觀點,你還會繼續大快朵頤麼?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杭州西湖区:让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

檢查員工健康證上牆公示

這段話來自於西湖區平安辦牽頭的平安督查集中行動。檢查人員發現,有著這樣僥倖心理的企業、商家還不少,餐館廚房食品物料亂堆亂放,危化品倉庫燈具不防爆,旅館禁毒檢查記錄不完整等等。“這就證明,像這樣的常態落實督查檢查必不可少,我們必須牽好主體責任牛鼻子,深耕平安督查責任田!”區委平安辦主任朱志平如是說。

具體怎麼做?針對平安創建重點和反覆出現的問題,西湖區挑選14項內容作為檢查重點,每月由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區公安局局長等區領導輪流帶隊開展督查,每發現一處問題,即形成“問題、責任、整改、督查”四張清單,全面壓實領導、部門、鎮街、村社和單位責任。

同時,行業主管部門針對各自領域、各鎮街對照平安檢查指南,實行“全區域、全覆蓋、全要素”檢查。“這期間,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村社網格員作用,抓好重點人、重點事、重點部位、重點時段安全排查,把平安創建的不穩定因素消滅在最基層。”朱志平表示。

從督查暗訪情況看,反恐實名制、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智慧用電、消防遠程報警平臺、保健食品安全等方面落實較好,但全區還存在著一些共性安全隱患問題,成為影響平安考核的拉分項。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杭州西湖区:让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

消防檢查

針對各級平安暗訪檢查漏洞常出、隱患常現、逢檢常失分現狀,區公安分局組建西湖公安“矛之隊”,實行統籌自查、交叉檢查、集中強查模式,徹底扭轉平安檢查工作不利局面;區安委辦聘請專業影視製作機構和行業領域安全專家共同參與安全檢查,通過拍攝暗訪曝光片形式,將全區重點安全隱患公開通報,倒逼責任落實;西湖消防救援大隊聯合各鎮街,積極開展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安裝工作,著力解決各小區違規停放、私拉電線和插座給電動車充電等問題。

在翠苑街道梧桐公寓,電動自行車充電處和小區出入口,一塊塊醒目的“佩戴頭盔”提示牌,從源頭開始解決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問題。古蕩街道開展清單式消號整改,將督查整改情況列入問題臺賬清單,對問題逐條對照督查,整改一條、銷號一條,要求已整改的問題有圖片、有憑證、有原始記錄等佐證材料,確保檢查覆蓋100%、問題查處100%、問題整改100%。

一站式化解矛盾 一扇門為民解憂

清晨,一場春雨過後,碧空如洗。

一大早,西湖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管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工作人員準時來到區社會治理服務管理中心的“信訪超市”,“坐堂”公開接待來訪群眾。

2017年10月,西湖區率先在全省建立社會治理服務管理中心,將原本辦公地點分散的區委政法委、區信訪局、區司法局三個部門集中辦公,同時整合紀檢、金融、網信、安監等部門力量,打造了區域社會綜合治理的“最強大腦”,形成了初級版的“信訪超市”。

為更好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人民信訪“最多跑一次”改革,2019年4月,集信訪接待、司法調解、法律援助、政策諮詢於一體的升級版“信訪超市”開門“營業”。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杭州西湖区:让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

“信訪超市”

優化提升後的“信訪超市”,原有的信訪、調解、援助、矯正等4個窗口擴展至10個窗口,此外還設有領導接訪室、多功能聯合接訪室、訪調對接室、紀委接待室。同時,邀請“老孃舅”等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法律服務、心理諮詢、專家指導、人民調解等活動。

“以前群眾來訪反映問題,都由信訪部門接待後,再流轉到相應部門,涉及多個部門的,群眾還得跑好幾趟,這不僅導致信訪處理時間長、效率低,還容易造成部門間相互推諉。”區信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信訪超市”提升運行後,打破了傳統信訪工作中部門流轉的空間阻隔,提高了信訪處理效率,也讓部門從“被動接訪”變成“主動迎訪”“第一時間處訪”。

想讓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必須第一時間發現。離得“近”,才能解決得“快”。

“路繞定山轉,塘連範浦橫。”因唐代詩人崔國輔這兩句詩而得名的轉塘,曾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交通擁堵、房屋衰敗。這些年,轉塘迎來了大開發、大建設的黃金期,僅2019年就有65個在建工地。工地、外來人口多了,勞動糾紛、處置困難自然也沒少發生。

面對人多面廣、情況複雜的特點,轉塘街道建立六個片區調解網格,覆蓋下轄43個村社。每個片區由勞動監察專人專崗負責,各村社均配備專職調解員。各片區對轄區內的規上企業、建築工地、拆遷企業主動上門服務,幫助解決矛盾糾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是維護平安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西湖區立足於抓早、抓小、抓苗頭,聚焦矛盾突出問題,合理解決群眾訴求,全力助推平安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群眾滿意度節節攀升。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共建共治共享帶來滿滿獲得感

“祥和中我們相聚,牽起手甩開步,唱一聲平安是福……”由西湖區委平安辦、西湖區婦聯和古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共同原創的歌舞作品《平安是福》,自去年首發以來,日漸深入人心。

“平安是福”,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表達了普通百姓最真摯的情懷。從“小治安”邁向“大平安”,平安建設的目的是百姓心安,自然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

小區居民樓私拉電線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然而,在西溪街道花園崗社區世貿麗晶城,得益於西湖區公安分局西溪派出所實施的“共享巡邏”機制,這個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它通過將轄區裡的相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防控保衛力量、志願者隊伍整合起來,組建共享巡邏隊,協助警方防控案件,發現隱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近年來,西湖區不斷創新工作模式,著力探索場域共造、資源共享、人群共聯、服務共推、機制共建的社區治理“五共融合”模式,引導居民、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到社區治理議題中,推動社區治理從聯動化走向融合式發展,形成“我的家園共同體”“44733議事協商機制”等基層自治典型品牌。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杭州西湖区:让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

社區平安巡防志願者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激勵機制必不可少。在西湖區做志願者,有一種特殊的幸福感。去年10月,西湖區志願服務體系3.0誕生。新的版本不同於1.0版本的以手工方式記錄志願服務活動,也有別於2.0版本通過“志願匯”平臺線上審核志願服務活動、線下進行部分積分兌換的形式。3.0版本不僅實現了人臉識別認證,還能憑藉志願積分享受包月停車、創業貸款優惠、景點門票、健康體檢、商家購物折扣和實物兌換等各種福利。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讓百姓安居樂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是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根本目的。”西湖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葉澤說,西湖區的實踐表明,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真正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要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又要尊重人民群眾、傾聽並回應人民群眾的期待,把廣大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逐步變成現實,讓老百姓的生活充滿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