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房產公攤面積,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日報給出答案!

最近網上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越來越高,今天陽哥觀察和大家聊一下“公攤面積”這個話題。

購房者對“公攤面積”是非常痛恨的,咱們以100平米的高層住宅為例,購房者拿100平米的價格,買到的套內使用面積僅有75平方左右,有25平方的都是公攤面積。這對於購房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目前我國大多數的一二線房產價格動輒五六萬,便宜點的也要二三萬一個平方,相當於購房者多掏了25%的成本,才能買到相應的套內面積。

有專家要說了,公攤面積是公區面積,住戶平時要走、要用到。陽哥要反問這些所謂的專家:那為什麼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公攤面積”這個說法?按照你們所說的,國外沒有公攤面積,那些住戶應該從一樓直接飛到室內啊!

咱們打個比方:我們去飯店吃飯,會用到桌子、板凳、碗筷,可能還有空調、估計還會用到衛生間,按照“公攤面積”這個概念,我們結賬時,這些要另外收費啊。實際上咱們不用再為這些另外付費,因為這些的成本往往是含在菜價裡邊了。

中國特色的房產公攤面積,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日報給出答案!

陽哥觀察

“公攤面積”的由來

公攤面積的由來,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咱們可以確認,它是由香港引入內地的。公攤面積並非是一直存在的,它是20世紀五十年代才提出的概念。當時香港地產商為了“解決購房者公共部分歸屬問題產生的糾紛”,才產生了“公攤面積”這一說法。20世紀末,隨著我國大陸地區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公攤面積”這一概念,被內地開發商迅速學習吸納。

中國特色的房產公攤面積,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日報給出答案!

李嘉誠---陽哥觀察

雖然“公攤面積”這一概念起源於香港,但香港在2013年4月份正式廢除了“公攤面積”這一概念,並要求新房只能用實用面積來標準面積。

我國權威媒體:人民日報、新華網曾撰文批評公攤面積

在2018年的時候,人民日報和新華網同時發聲,批評公攤面積的不合理。文中寫到:公攤面積的大小隻是約定俗成,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只能在一些地方政府文件中看到一些公攤係數的術語。

中國特色的房產公攤面積,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日報給出答案!

新華網--陽哥觀察


中國特色的房產公攤面積,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日報給出答案!

人民日報---陽哥觀察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0年的時候,山東某樓盤公攤係數超過52%,也就是說購房者購買100平米的房子,得到的套內面積只有48平米,想想多可怕,我們花錢買的是公攤面積還是用來住的房子。

那麼公攤面積究竟多大才合理

短期內取消公攤面積的阻力太大,既然“公攤面積”短期內會一直存在。那麼公攤面積究竟多大才算合理呢?請各位同仁仔細看下圖,下圖說的很明白,除了超高層建築,其他住宅形式全部涵蓋了。

中國特色的房產公攤面積,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日報給出答案!

住宅合理公攤率---陽哥觀察

結語

個人認為公攤面積現在已經淪為開發商牟利的工具,但網上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隨著開放式小區越來越多,政府在公共區域建設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開發商取消公攤面積收費是趨勢。

創作不易,如果您認同本文觀點,順便點一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