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一)內力湖

1、火口湖(火山口湖):外形似圓形或馬蹄形。火口湖面積不大、湖水較深。它們的形成往往是地殼構造斷裂、火山噴發活動引起,火山噴發時頂部爆破,深部熔融岩漿噴湧至空中或地表,多有在空中冷卻的噴發碎屑物落於火山噴發口周圍,堆積成陡壁,形成火山錐,火山噴發停息,噴發喉口熔岩冷卻收縮,形成周壁封閉陡峻、底平外圓的凹陷窪地、或者中央深邃的漏斗狀窪地,這就是典型的火山口,後經積水成湖。

典型案例:中國長白山天池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2、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 

典型案例: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黑龍江省的中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轉換地帶】——火山岩漿下瀉堆積河道而成堰塞湖。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3、構造湖:由地殼內力作用,包括地質構造運動所產生的地殼斷陷、坳陷和沉陷等所產生的構造湖盆,經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稱為構造湖。構造湖具有十分鮮明的形態特徵,即湖岸陡峭且沿構造線發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時,還經常出現一串依構造線排列的構造湖群。

典型案例:東非斷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中國昆明滇池,大理洱海,青海湖,臺灣日月潭。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二)外力湖

1、冰蝕湖:冰蝕湖是在高山和高緯地區古冰川流動過程中對巖性較軟或破碎岩石帶挖蝕而成的一種負地形侵蝕地貌。常沿巖性軟弱帶或NE、NW向構造線成串珠狀延展。冰川運動過程中刨蝕、掘蝕地面產生的凹地積水形成湖泊。這類湖盆平面形態呈長條狀,冰蝕湖湖岸平緩,常有漂礫殘存,部分湖岸地帶現代病緣形態非常發育。

典型案例:北美五大湖及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湖泊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2、海跡湖:原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積而與海洋分開,形成封閉或接近封閉狀態的湖泊。其中最常見的是瀉湖,系靠近陸地的淺水海域被沙嘴、沙壩或珊瑚礁所封閉或接近封閉而成。有的瀉湖保留有高潮時與海相連的狹長通道,有的則完全不通。

典型案例:位於中亞的世界上最大的湖“裡海”;中國臺灣省的高雄港即為典型的海成瀉湖;還有一些形成年代較久的古瀉湖,因長期與海隔離,陸上淡水注入,已逐漸淡化而成淡水湖,稱殘跡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3、河成湖

有些位於平原地區的河流受到河道遷徙擺動、河道淤塞

等情況,會在河道上形成湖泊,這類湖泊會因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響,在豐水期湖泊會擴大,枯水期會縮小;當水量較平衡時,河成湖形態較穩定,但是當水量變化較大時,河成湖形態的變化也跟著增加。

典型案例:江西省的鄱陽湖、湖南省的洞庭湖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4、牛軛湖

在平原地區的河流,會因為水流對河道的沖刷與侵蝕,致使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後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原來彎曲的河道廢棄,形成所謂的牛軛湖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5、風成湖是因沙漠中沙丘間的窪地低於潛水面,由四周沙丘彙集窪地而形成。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廣闊沙漠中的沙丘,有流動的,也有半固定的;眾多沙丘逐漸流動,形成沙丘鏈;沙丘鏈和沙丘鏈之間,形成鏈間盆地或窪地;如果這些沙丘間的盆地或窪地有降水或地下水補給,便形成風成湖;上圖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沙丘風成湖群的平面圖。這類風成湖泊都是些不流動的死水湖,而且面積小,水淺而無出口,湖形亦多變,常是冬春積水,夏季乾涸或成為草地。由於沙丘隨定向風的不斷移動,湖泊常被沙丘掩埋而成地下湖。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6、溶蝕湖: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湖泊。地下水或地表水溶蝕了可溶性岩石,諸如石灰岩、白雲岩、石膏等。

湖盆的形成有兩種情況:①由於溶蝕成的漏斗或落水洞的淤塞瀦水成湖;②直接與地下水有聯繫的低窪地區。其特點是外形多呈圓形或橢圓形,湖水一般較淺,主要靠泉水補給,水量穩定。

典型案例:中國貴州省的草海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三)人工湖-水庫

人類為了灌溉飲用等因素而在河谷築起堤壩,攔截河裡的水所形成的湖泊。

典型案例:三峽水庫、千島湖(新安江水庫)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除了可以按照成因分類外,還有很多分類方法。

湖水排洩條件分:湖水通過江河排入海洋的外流湖和不能流入海洋的內陸湖。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湖泊熱狀況分:湖水平均溫度全年均在4 ℃以上,除秋冬全同溫以外均為正分層的熱帶湖;湖水平均溫度有時在4 ℃以上,有時在4 ℃以下,夏季正分層,冬季逆分層,春秋兩季為全同溫的溫帶湖,和平均溫度全年均在4 ℃以下,除春夏全同溫外均為逆分層的寒帶湖。

湖水上、下循環現象分:湖面終年封凍,湖水穩定無循環期的無循環湖;水溫在4 ℃以下,僅在夏季出現一個循環期的冷單循環湖;水溫在4 ℃以上,僅在冬季出現一個循環期的暖單循環湖;春秋兩季經歷兩個循環期的雙循環湖;水溫在4℃以上,分層穩定、偶爾可能發生循環的寡循環湖;水溫年變化小,分層弱,白晝獲得充分熱量,夜間散熱產生循環的多循環湖。

湖水礦化度分:礦化度〈1克/升的淡水湖;礦化度為1~35克/升的鹹水湖;礦化度〉35克/升的鹽湖。

湖水中的營養物質分:富營養湖、中營養湖和貧營養湖。還有一些按其他標準劃分的各類湖泊。

【試題鏈接】

[2018年高考全國卷Ⅲ文科綜合地理試題]貝加爾湖(圖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此完成6~8題。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6.貝加爾湖形成於

A.地殼斷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斷河流

[2018年高考全國卷Ⅰ文科綜合地理試題]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河水氾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定的扎龍溼地(圖10)。扎龍溼地面積廣大,積水較淺。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類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

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溼地。據此推測扎龍溼地的地貌、氣候特點。(6分)

試題解析:溼地形成的自然條件主要從地表積水條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暢(蒸發、地形、凍土等)方面分析。據圖可知,扎龍溼地地處松嫩平原,地勢平坦開闊,排水不暢;據材料可知,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說明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