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陽:接過塞尚的“蘋果”

尹朝陽:接過塞尚的“蘋果”

尹朝陽:接過塞尚的“蘋果”

藝術家尹朝陽,2020年,攝影:胥歡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作為中國70後最傑出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尹朝陽早在20多年前就憑藉其描繪年輕人的青春感傷與現實系列畫作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這個出生於河南普通家庭的男孩兒,用繪畫生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40年後,他卻又攜畫筆重返家鄉故土,一頭扎進那蒼勁的嵩山山谷,一畫就是十年。往來山中的十年“修煉”,使其思考不再流於形式,而是無限滲透在兵不血刃的“筆墨”之中。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

「 嵩山是面“鏡子”

對於嵩山來說,“2020”不過是其偉岸蒼勁時光中的又一場新鮮;而對於藝術家尹朝陽而言,“2020”已是他頻繁前往嵩山的第11個年頭。即將“知天命”的他,在家鄉這片廣闊的地域中仍感到樂在其中。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藝術家尹朝陽,攝影:胥歡

2009年,一次偶然的旅行讓他踏入了故鄉的這片山谷,此處眾多的古蹟和明朗的氣質在冥冥之中將其深深吸引。接下來十年間,尹朝陽頻繁往返於北京到嵩山的路上。他在千巖萬壑的岩石旁支起畫架,在盤根錯節的古樹下揮動畫筆……如此有別於都市節奏的“隱世生活”,也成為他近十年來的創作日常。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秋山》,布面油畫,200×100cm,2019年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那位曾在聖維克多山沉迷創作的法國藝術大師——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82年,塞尚隱居故鄉,從此專心描繪當地風景。他被聖維克多山那奇幻的山形以及周遭的壯美景色所吸引。年復一年,他筆下那些關於同一座山的“肖像”多達近百幅。然而塞尚卻在這些看似重複的創作中悟出了藝術的真諦。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青綠》,布面油畫,50×60cm,2019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秋景》,布面油畫,46×53cm,2019年

在當代藝術中,不乏也有許多藝術家持續在某個地方不斷獲取著無限靈感。美國藝術家羅尼·霍恩(Roni Horn)的冰島之旅、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北歐自然源泉……在當下這個紛雜的時代,山野對於身處當代藝術旋渦的藝術家來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在這一點上,活躍於中國當代藝術環境中的畫家們亦如此,尹朝陽就在他的“嵩山”中尋覓到了自我精神世界的棲息地。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青綠》,布面油畫,160×250cm,2019年

十年的不斷往返確實有其難解之處。今年,一位與他同行的朋友猛然間問道:“嵩山都來這麼多次了,還有的畫嗎?”實際上,尹朝陽也時常這般叩問自己。用十年時光往返同一座山,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一件重複之事。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隔江秋色》,布面油畫,2019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隔江秋色》(局部)

“很多時候我就是在等那個時間。”尹朝陽說著,眼中彷彿閃現出彼時那裡的光景。“每當渾身的勁兒像是使完的時候,卻發現還能有新的體會。這是對自己內心關照的收穫,它將重新投射在作品與生活當中。”尹朝陽深諳,縱使他繼續前往千百次,那蒼勁渾厚的嵩山都不會為其改變,而在這種恆久不變裡,每次前往時自己心境的變化卻格外清晰。在他看來,嵩山像一面“鏡子”,能照清自己。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藝術家尹朝陽,攝影:胥歡

通過一幅幅關於這同一座山的“肖像”,藝術家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對繪畫理解的變化被凸顯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尹朝陽敏銳地捕捉著筆墨思維和繪畫語言上的變化。“目前,我從中感到一些新的發現。”他說話時興奮卻小心,像是怕會驚擾了誰。片刻停頓後,他繼續道:“這種新的看待物的方式在當下有種呼之欲出的感覺,它能投射在其它所有方面。這讓我感到很幸福。”

=========

「 老塞尚的“蘋果”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雪中禪寺》,布面油畫,90×130cm,2019年

多年來,尹朝陽不僅在繪畫上無盡探索,也在史料收集、藝術品與古董收藏領域有其廣泛的實踐。對於東西方藝術史,無論在資料佔有量還是研究的深度上,他的成就都在業界有目共睹。而眾多東西方經典藝術大師,能持續不斷讓他有所觸動的唯有塞尚與宋畫。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山水》,紙本水墨,138×69.5cm,2019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我研究最多的就是塞尚,而讀懂他是40歲以後。”尹朝陽始終以藝術家的角度看塞尚,而非從藝術史或批評家的視角去理解。他尤為在塞尚晚年的經歷中獲得了許多啟發。“畫家需要具有一種讓自己格外確信的堅定。塞尚假若跟隨潮流,就不會回到家鄉。”

尹朝陽在塞尚晚年所畫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位畫家在智識上的成長。“這有點兒像中國人對於書法的說法——人書俱老。他在這個階段的筆墨,筆筆到位,哪怕是最後那些未完成的作品。”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黃光》,松木,200×70×60cm,2019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彩色的形狀》,松木,65×40×90cm,2019年

當下的畫家到訪山林,早已不能和古人在山中與世隔絕同日而語。對此,尹朝陽清楚自己無論身處何處,都與這個世界有著比鎖鏈捆綁還牢固的關係。所以他懂得無須對過去文人士大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抱有幻想。在他看來,任何外在的迴避和拒絕只會顯得流於表面。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關山行旅》,布面油畫,160×200cm,2018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嵩谷圖》,布面油畫,300×300cm,2018年

然而畫筆雖只描繪山野,但他仍在反觀著現實。手中的創作是否真的對藝術史作出屬於他的那一點貢獻,才是最看重的。就像老塞尚,假若將其一顆“蘋果”滾過盧浮宮的地板,便足以撬動此前整個藝術史。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黃色的隕石》,綜合材料,180×70×60cm,2019年

畫什麼並非關鍵,筆墨自有真意。一位畫家在當下充滿形式誘惑的藝術環境中,是否還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並對千變萬化的趨勢有所迴避,已經是難得的堅守。對尹朝陽來說,如今沉浸式、互動、新媒介等極具吸引力的藝術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不過是身邊正在發生的變化而已。他的選擇依舊簡單:獨善其身,只聽憑自己的直覺。

=========

「 人生是道“減法題”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藍山》,木板油畫、木頭、玻璃鋼,113×124×23cm,2019年

時間在增加,而人生卻在減少。關於這一點,各不相同的人所面臨的局面變得毫無差異。然而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卻有其獨特的座標——人生越往後,其藝術的成熟標誌才會逐漸顯現。即將“知天命”的尹朝陽,越發開始知曉自己“能做什麼”以及“不需要什麼”,而他感到自己的藝術“才剛剛有點苗頭”。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江景》,布面油畫,46×53cm,2019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雪景》,布面油畫,46×53cm,2019年

此前創作中頻繁出現的厚塗法和激越的色彩,都被觀者與評論家們歸為符號,與“尹朝陽”這個名字緊密捆綁在一起。對於符號,他既不抗拒也不在乎。“這些都是最能對應我這一階段心理狀態的東西。”他體會到,畫家的色彩系統與畫面符號並不關乎好壞,是否跟隨藝術家生命狀態變化呈現得貼切、飽滿且恰如其分,才是關鍵。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金色山谷》,布面油畫,150×200cm,2019年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金色山谷》(局部)

當其畫作內容涉及古代東方山水與西方風景兩大龐雜體系時,尹朝陽有其自我辨別的標準。山水也好、風景也罷,如何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做出選擇,並非簡單地截取符號或策略。“我更希望是一種從情感出發所做出的選擇。”當藝術家經歷了現代、後現代、當代,以及對藝術邊界無限擴展後,山水畫同樣應有它對應這個時代的質感。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青綠》,布面油畫,200×100cm,2019年

對此,尹朝陽不斷在筆墨顏料中探索著。他於2019年創作的《青綠》,便意在對此前古代東方色彩與學院派灌輸的西方色彩體系之間的差異展開探討。他用一種《進化論》的看法進行選擇——哪個順手便用哪個。並認為,雖然學院派傳授的西方色彩系統確實豐富了人們的知覺系統,但東方的色彩同樣需要新的可能。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陽《赤壁》,布面油畫,97×130cm,2019年

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經過近幾十年的洗禮,如何誕生連接過去、吻合現狀,又啟發未來的新經驗?在這一點上,所有人遭遇的問題再一次變得相同了。尹朝陽懂得將其所做的事放在這樣一個框架中去進行考量。他想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與大多數人不同,50歲對於尹朝陽來說正是其最從容的時候。而懂得減法,方能做出最優解。此刻的他正深刻感悟著此前所有的人生經歷與藝術探索,似乎都在為之後新的階段做著準備,這讓他萬分期待和珍惜。未來,這道減法題還將繼續,但尹朝陽始終會懷揣的,除了直覺,還有那顆從老塞尚手裡得來的“蘋果”。

原文刊載於《時尚芭莎》3月刊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關於拉斐爾,你必須知道這10件事!

2020年世博會推遲?驚豔設計搶先看!

2020年網絡藝術類高考模擬卷(二)

尹朝阳:接过塞尚的“苹果”

策劃齊超

編輯、採訪、文張婧雅

肖像攝影 胥歡作品圖片提供 尹朝陽工作室原文刊載於《時尚芭莎》3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