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戰不知油鹽貴,不創業不知掙錢難,速戰速決是為上策


#發現美好時光# #新作者培植計劃 第二期#

昨天孫子在第一章《計篇》表明了“慎戰”的態度,那麼,不如不得不戰,那要提前準備什麼?在接下來的第二章《作戰篇》有詳細講解。

不作戰不知油鹽貴,不創業不知掙錢難,速戰速決是為上策


1. 不作戰不知油鹽貴,不創業不知掙錢難

想當年,我們英俊瀟灑的漢武大帝,曾經發出一句千古名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多麼的霸氣側漏!但是,為啥他在晚年下了一道詔書給全國百姓道歉呢?

因為打仗太花錢,第二章開篇就列出了作戰十萬之師的費用,準備作戰,車輛,馬匹,兵器,糧草,來往賓客,謀士的費用,日常器械維護費用,達到了日費千金之巨。

所以,漢武帝時期,雖然北方匈奴進犯被阻止了,但連年征戰,他把父親和爺爺“文景之治”好不容易積攢的錢財花光光,最後不得不加重賦稅,民不聊生。

漢武帝晚年總算認識到自己錯誤,發出了有名的《輪臺罪詔》作檢討,也是令人感嘆!

我們再來看名垂千古的諸葛孔明,那首著名的《出師表》被後人稱道,從為官來說,他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從普通百姓的角度看,諸葛大人幾齣祁山,深入不毛之地,和魏國作戰,何嘗不是勞民傷財之舉。

所以他的對手司馬懿算好,蜀軍來挑戰,每次的費用大概能撐多久,堅守不出,到那時間,諸葛亮大軍自然撤退。他們回到國家,再積蓄糧草,等到一定時候再來挑戰。

雖然蜀國最後因為劉禪投降而滅國,歷史上稱他為“扶不起的阿斗”,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他也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然犧牲了自己地位,但保全了大部分蜀國百姓性命,也值了。

所謂商場如戰場,對於很多創業人來說,非常有必要熟讀此章。創業道路九死一生,在創業以前,必須要做好三年可能不會盈利的準備,也要提前規劃好,

創業和打工是完全不同的,打工基本工資是有保障的。而創業,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花錢:員工工資,房屋租金,日常生活水電,應酬,異常處理費用等等,真是如流水般。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老闆都很注重“現金流”。防患於未然,以備不時之需。

縱觀歷史,有很多企業家破產,多數是因為現金流跟不上,如當年珠海巨人集團“巨人大廈”。

樓層的高度一次一次超出預算,導致現金流嚴重不足,又遭遇了新聞風波,一下子就破產了。還好史玉柱最後又東山再起了,但是像他這樣的人世界上又有幾個呢?所以,創業有風險,一定要有足夠的預算資金來維持,需要慎重再慎重。


2. 速戰速決是為上策

既然打仗這麼花錢,那如何解決呢?

孫子提出了兩個方法“速戰速決”和“因糧於敵”。

為什麼一定要速戰速決?如果不速戰速決,首先士兵會疲勞,攻城就沒有足夠的精力。長期在遠方戰場駐軍,周圍的物價就會飛漲,百姓會越來越窮,國庫也會越來越空虛,周圍的諸侯可能會趁機發動戰爭,那樣,再有智慧的人,也無法挽回敗局。

德國納粹領導人希特勒當年發起“閃電戰”,迅速攻陷歐洲各國,就是深明此道。他無疑是一個演講和軍事天才,只可惜走上了一條背道而馳的歪路。

另外“因糧於敵”也對自己非常有利,得到敵方一石糧食,相當於在自己國家二十石。得到馬的飼料,也相當於二十倍。

故孫子提倡一定要藉助敵軍的力量補充自己,適當激勵士兵,獎勵最先奪得敵軍車輛的士兵,並善待俘虜,進行思想教育為我所用。

我們再來討論下如何對應“速戰速決”和“因糧於敵”,那就是“堅壁清野”。當年拿破崙帶領法軍攻打到莫斯科,就受到了這樣的反擊,留下一個空城,啥也沒有。法軍深入嚴寒之地,沒有衣服穿,沒有充足的糧食吃,最後又凍又餓,終於被擊敗了。


3本章總結

在本章結尾,孫子再次強調了統帥智慧的重要性,作為統帥,他們必須知道用兵之利和用兵之害。三軍統帥是決定人民生死,國家安危的重要擔當。

不作戰不知油鹽貴,不創業不知掙錢難,速戰速決是為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