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變的原因

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是發生於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暴斃後,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合謀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胡亥即為的事件。這個事件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人們不禁要問,沙丘之變到底是不是真的?

沙丘之變的原因


沙丘之變的故事

秦始皇

始皇暴薨

秦始皇很厭惡談論“死”,因此群臣中沒有人敢於提關於死的事。待到他病勢更加沉重時,才命中車府令、兼掌符璽事務的趙高寫詔書給長子扶蘇說:“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詔書已封好,但卻擱置在趙高處,沒有交給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宮平臺駕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位皇子及天下發生什麼變故,於是就秘不發喪,將棺材停放在能調節冷暖的涼車中,由始皇生前最寵信的宦官在車的右邊陪乘。所到一地,上呈餐飯、百官奏報事務與過去一樣,宦官即從車中接受並批覆奏事。只有胡亥、趙高及受寵幸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內情。

沙丘之變的原因


趙李密謀

趙高素來得到胡亥的信任,恰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勸說胡亥,讓他詐稱始皇遺詔命殺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胡亥同意了趙高的計策。趙高又說:“這件事如果不與丞相合謀進行,恐怕不能成功。”隨即會見丞相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及符璽都在胡亥那裡。定立太子之事只在您我口中的一句話罷了。這件事將怎麼辦呢?”李斯說:“怎麼能夠說這種亡國的話呀!此事不是我們這些為人臣子的人所應當議論的啊!”趙高道:“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獲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全部拿來與蒙恬相比,哪一點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都比不上他。”趙高說:“既然如此,那麼只要扶蘇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您最終不能懷揣通侯的印信返歸故鄉的結局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而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擔當皇位繼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慮一下,作出定奪!”

李斯聽後認為趙高說的有理,便與他共同謀劃,詐稱接受了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篡改始皇給扶蘇的詔書,指斥他多年來不能開闢疆土、創立功業,卻使士卒大量傷亡,並且數次上書,直言誹謗父皇,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獲准解除監軍職務,返歸咸陽當太子;而將軍蒙恬不糾正扶蘇的過失,並參與和了解扶蘇的圖謀。因此令他們自殺,將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

扶蘇自盡

扶蘇接到詔書,哭泣著進入內室,打算自殺。蒙恬說:“陛下在外地,並未確立誰是太子。他派我率領三十萬軍隊鎮守邊陲,令您擔任監軍,這乃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僅僅一個使者前來傳書,我們就自殺,又怎麼能知道其中不是有詐呢?!讓我們再奏請證實一下,然後去死也不晚呀。”但是使者多次催促他們自行了斷,扶蘇於是對蒙恬說:“父親賜兒子死,還哪裡需要再請示查實呢!”隨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將他交給官吏治罪,囚禁在陽周;改置李斯的舍人擔任護軍,然後回報李斯、趙高。胡亥這時已聽說扶蘇死了,便想釋放蒙恬。恰逢蒙毅代替始皇外出祈禱山川神靈求福後返回,趙高即對胡亥說:“先帝想要薦舉賢能確定你為太子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蒙毅一直規勸他,認為不可如此。現在不如就把蒙毅殺掉算了!”於是逮捕了蒙毅,將他囚禁到代郡。

沙丘之變的原因


沙丘之變真的嗎

秦始皇對胡亥疼愛有加,帶他一起出遊就能證明,讓趙高做胡亥的老師也能證明。《蒙恬列傳》記載: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但是這也不能排除胡亥通過沙丘之變登基的可能性,反而說明秦始皇生前要立胡亥為太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胡亥登基是否是秦始皇本意,沙丘之變的真實性是歷史的謎。

沙丘之變任何一個細節都是機密,那麼司馬遷又是怎麼知道的呢?所以司馬遷記錄這一事件的真實性便很可疑。趙高勸說李斯跟胡亥時,與呂不韋勸說異人跟陽泉君的話像複印版一樣。這就不能排除司馬遷寫這一部分的時候是以呂不韋為例子。而《史記》所記載的東西只是大部分是真實的而已。所以僅僅根據史上記載,是不能來明確判斷沙丘之變的真實性的。

如何評價沙丘之變

公子扶蘇

常楚老:黑雲兵氣射天裂,壯士朝眠夢冤結。祖龍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隨鮑魚轍。腐肉偷生三千里,偽書先賜扶蘇死。墓接驪山土未乾,瑞光已向芒碭起。陳勝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龍蛇撩亂入咸陽,少帝空隨漢家馬。

蔡東藩:始皇稔惡,道死沙邱,趙高包藏禍心,倡謀廢立,始唆胡亥,繼唆李斯;胡亥少不更事,為高所惑,尚可言也,李斯身為丞相,位至通侯,受始皇之顧命,乃甘心從逆,與謀不軌,是豈大臣之所為乎?雖暴秦之罪,上通於天,不如是不足以致亡,但斯為秦相,應具相術,平時既不能匡主,臨變又不思除奸,徒營營於利祿之私,同預廢立之計,例以《春秋》書法,斯為首惡,而趙高猶其次焉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