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當天下人對美這個名稱有了定論,大家就厭惡醜了。有了這種好惡之心,那就糟糕了。“斯惡已”,意思是那就糟糕了,這是非常口語化的表述。“美”跟“醜”是必然存在的,老子不可能去否定它了,老子只是說,對“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這才是自然的現象。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你現在用人為的,認為這是時尚的,那是落伍的,這是高貴的,那是低賤的,這是美的,那是醜的,天下就大亂了。因為美有了固定的標準以後,所有人都會集中到這邊來。那我問你,我們拿男人跟女人來做比喻,大家認為這個女人美,所有人都去追求她的話,對她好嗎?當然不好,那對醜的人公平嗎?當然不公平。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什麼叫做“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告訴我們美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你看她美,我偏看她醜,你說她醜,我卻覺得很美。老子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有固定的標準,而他不是在否定“美”跟“醜”,因為那是不切實際的事情。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不善”不是惡,很多人看到“不善”就認為惡,這也是“名”在作祟,“不善”只是不好的行為,或者是假裝的善,它不一定是罪惡的,所以千萬不要對立。如果大家都知道,善是有固定標準的,很多人就會裝模作樣,去符合那個標準,標榜自己為善人,然後假借善人的名義去做壞事。你看老子所講的話都不幸而言中,現在人大部分都是這樣。我捐一千塊,我就榜上有名了,我就是好人好事的代表了,就可以放心地做壞事。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老子用六種現象來告訴我們,把“美”跟“醜”對立,把“善”跟“不善”看成有一定的標準,都是很可笑的事情。哪六種現象呢?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有無相生”,“有”跟“無”是道的一個部分,它不對立。“難易相成”,“難”跟“易”是相比較的,有易才有難,有難才有易。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長”要靠著“短”,“低”要靠著“高”,才能比較出來哪個長哪個短,哪個高哪個低。“音聲相和”,聲音是要調和的,太刺耳了不是好的東西。“前後相隨”,前後是相輔相成的。我問你,沒有人跟你一起走,就你一個人,你是在前還是在後,不知道。它是前後連續,不能分割的時候,才會有前後的這種區分,所以叫做前後相隨。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因為這六種自然的現象,老子才歸納出兩句話: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兩句話也是《道德經》的重點。我們先說“聖人”這兩個字,《道德經》五千多個字裡面,提到“聖人”二字的共二十八次,出現在八十一章裡面的二十三章中,可見它的比例相當高。聖人在老子跟孔子的心目中,都代表人間最高的理想人物,但是他們兩個對聖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孔子一講到聖賢,一定講“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而老子從來不提他們的名號,並不是老子看不起“堯舜禹湯”,而是在告訴我們,就算“堯舜禹湯”重新來到現代,也不可能按照他們的方法再做一遍,也不一定還是“堯舜禹湯”。既然這樣,還執著於他們的名號幹什麼?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孔子是指名的,老子是不指名的,因為老子知道名不可名。既然自己說名不可名,還到處講這個,豈不是很奇怪?因此關於什麼叫“聖人”,老子給出兩個原則,就是能夠“處無為之事”,能夠“行不言之教”,這樣的人就叫聖人。不管他是誰,因為名字不重要。

什麼叫“無為”,這是非常有爭論的。很多人從字面上理解,“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人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是死人。很坦白講,人活著就是要動,動就是要做事,不然就是亂動。老子不可能否定人要動,不可能否定人要做事,所以“無為”絕對不可以解釋成不做事情。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無所為,不可以。這個“為”,是違反的意思,所以這兩字是通的。你要做事可以,但是你不能違反自然的規律,就這麼簡單。聖人一天到晚都在做事,他就叫聖人,但他做的每件事都順應自然規律,這個以後很多地方會講到。而且他“行不言之教”,

所以,老子講“聖人”的兩個原則,一個叫作“處無為之事”,一個叫作“行不言之教”,然後他有一個總的概括來說到底是什麼現象,因為自然現象就是這樣: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這一段話在《道德經》的很多地方出現,這是老子思想的重點。萬物都在產生,都在發展,可是“道”從來不推辭。“辭”就是推辭,也就是離棄的意思。這就是說“道”生萬物,萬物都是“道”所生。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道”生了萬物以後,從來不離開萬物,也不拋棄萬物。對“道”來講,沒有棄物,也沒有寶貝,皆是一視同仁。它生而不有,它永遠創生,永遠生養,但是不佔有任何東西,這樣才能夠生生不息。看看我們的媽媽,生了一個小孩,要去養他,累得要命,了不起生八個,就不能再生了。而“道”可以一直生,就是因為它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它做事情以後,沒有說這是我能幹,這是我的才能。現在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能幹,這是違反天道的。老天都沒有說過它能幹,你憑什麼說你能幹。最要緊是“功成而不居”,“生”也好,“為”也好,都是自然而然的,道沒有認為這是它的功勞。當然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可是老子給我們的鼓勵,還在後面兩句話: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去”就是不朽,永遠存在的叫“不去”。因為不居功,所以永遠有功勞。我們中國人什麼事情都是謝天謝地,實在比外國人聰明太多。外國人老謝這個、謝那個,而謝的人可能有一天會利用你,你謝的人有一天會死掉。中國人永遠謝天謝地,無心居功,無求以“不去”。

我不想不去,人家就不會去你嘛。我要功勞,我要爭取這個、我要爭取那個,所有人都打擊你,總想把你的功勞去掉。你沒有功勞,人家都說你辛苦了。你有功勞,還讓人家說什麼呢?這是大家經常看到的。

道德經的智慧,為何無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勞,如何辨別美醜善惡

我再說一遍,老子的每一句話一直到現在,都可以在人群社會當中,隨時隨地發現,這是老子了不起的地方。老子講了這些原則以後,又很明確地提出,人群社會為什麼這麼亂,有四大亂源。這四大亂源是什麼,叫作“名”“利”“欲”“知”,前面兩個字大家比較瞭解,爭名奪利。後面兩個字,叫作“欲”“知”,慾望太多,知識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