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編技藝促增收,客商組團來搶購

“抬三壓一,抬三壓二……”一走進劍川安民藤製工藝品廠,隨著藤編口訣聲聲入耳,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安民藤編廠的藤編產品回收服務聯繫點,一群來自遠方的新學員在藤編廠培訓老師的指導下,按照藤編口訣,現學現賣編起了小方凳。

藤编技艺促增收,客商组团来抢购

學員正在藤編廠培訓老師的指導下編小方凳

這是金華鎮雙河村不同村組不同民族的1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代表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組團到老君山“做客”。

五十來歲的傈僳族李京全是這次前來的學員之一,他信心滿滿地說:“我編籮筐編了大半輩子,但現在農業生產越來越機械化和現代化,路都修到了田間地頭,交通方便了,人背馬駝的年代過去了,群眾對背籮的需求也少了,時代在進步,我們思想也得跟著進步,編織功底我是有的,我相信我能學好。”“陰天下雨可以在家編,晚上看電視也可以編,又不耽誤正事,太好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這門“新生計”很滿意,信心十足。

據雙河村駐村工作隊長龔德生介紹,這13名貧困戶以前大多靠挖煤礦為生,現在礦場都關停了,如何為這群老百姓重新找到增收路徑成了各級黨委政府和歷屆駐村工作隊的一塊心病。“帶我們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藤編廠看看,參觀學習,謀求一條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的新路子。”金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志高興地說。

藤编技艺促增收,客商组团来抢购

群眾在家進行編制

村民農忙種田,農閒編制藤椅、藤桌等工藝品,在家就可以做工,輕鬆實現打工種地兩不誤。老君山鎮的這一“新生計”讓周邊鄉鎮群眾也心生嚮往。

2018年10月,劍川安民藤製工藝品廠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老君山鎮成立。這是一家以鐵藝傢俱、凳子為主導,時尚高中檔藤編休閒餐椅系列為配套,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手工製作企業。

藤編廠實行“工廠+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老君山鎮新駿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橋樑,利用合作社的資源優勢,免費為有意願從事藤編的村民開展培訓。培訓合格後,通過訂單加工、來料加工等方式,村民可以將原料帶回家進行編制,成品再由合作社集中運回工廠,工廠按產品類型計件支付薪酬。

藤编技艺促增收,客商组团来抢购

成品由合作社集中運回工廠

藤編廠目前已經開展了5期藤編培訓班,累計培訓3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有147人。並與老君山鎮新生、啟文、上蘭、杉樹等村的200餘名農戶簽訂產品回收協議,讓當地殘疾人、弱勞力及無條件外出務工人員能夠就近就便就業,有穩定收入。為了方便村組留守貧困人口、殘疾人拉運半成品及產品,由工廠出資10萬元,購買三輪貨運摩托車15輛,由合作社免費為特殊村民送原材料上門,將成品運回工廠進行檢驗結算,讓他們實現了不出門也能就業。截至目前,已支付了編織費10多萬元,成為老君山鎮村民增加收入的一條新渠道;工廠內長期固定用工6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26人,廠外計劃長期用工可輻射帶動1000人以上。

“老君山鎮有個藤編廠,免費培訓、免費提供原材料、工資當天計件結清,在家就能賺錢。”新和村易地扶貧搬遷點的老人家陸谷谷從劍川安民藤製工藝品廠成立至今,一直攬工編制藤編,他逢人就說,藤編廠不僅為村民增加一份收入,更為留守老人及殘疾人帶來一份生計。

作為劍川縣首批認定掛牌的三個扶貧車間之一,安民藤編廠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工廠用工量大、用工靈活等優勢,在全縣各村開展充分的市場調查,並在有市場前景的村、社區設置培訓服務點,派專門的藤編培訓老師前往開班授課,讓群眾輕輕鬆鬆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蘇春莉 李雙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