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

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

而到了2019年的現在,深圳已從過去的破敗村落髮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而廈門如今已成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珠海更是在2013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綜合排名獲得全國第一。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而汕頭呢?還在三四線徘徊。

幾十年過去了,汕頭這個經濟特區,仍然沒有什麼變化,仍然是一片頹廢之氣。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不想進來。

我16歲,就離開汕頭出去打拼,今年回到汕頭,到處逛了一圈。很難想象,直到現在,汕頭的出租車都不打表的,開車在路上,摩托車,電動車和自行車依然在機動車道隨意亂竄。女朋友看了說:你們汕頭的摩的好霸氣啊。我也只能苦笑了。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出去和朋友聚會喝茶,說起城市的發展,朋友說,汕頭的失敗,在於它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地方主義思想。朋友舉例說:同樣騎著摩托車無證被抓,你要是一口潮汕話,車扣了沒事。但你要是外地的,車不但扣了,還會送你15天的拘留。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直到現在,潮汕人對於外地人,仍然是一口一個外省仔,就像八九十年代,香港人對大陸人稱之為大陸仔一樣,充滿著蔑視。現在外面有些服裝店,招工下面,仍然寫著:會潮汕話優先。就這樣,汕頭怎麼可能發展得起來?

潮汕人的團結,是優點,也是致命的缺點。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但潮汕人對自己的家鄉,總有股莫名的自信。潮汕人的經商確實厲害,但是呢?全都呆在上海,深圳和廣州等地,給別人的城市貢獻GDP去了。自己的家鄉呢?只有在有大災大難的時候,回來捐錢捐物。汕頭對於他們來說,像個空巢老人,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會回來看一眼。

如今,汕頭的年輕人,都喜歡往外跑,在外面工作。家鄉,對於他們來說,也只是家鄉而已。汕頭的媒體,總呼籲著,在外華僑,回來建設家鄉。但回來的,能有幾個?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而汕頭的失敗,也和政府的無為而治有關。

政府的無為而治,說到底也是潮汕文化的結果,其根源是一種拉幫結派的抱團政治,其結果是利益割據,政令難行。

潮汕人解決問題,不靠政府,不靠法律,靠朋友,靠關係。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潮汕人不守規則的特點,在外面一個相對守規則的世界裡,可謂如魚得水,效率極高。但是在潮汕,絕大部分人不守規則而採用潛規則,就是一種惡習色彩的文化。

潮汕所謂的“團結,富有冒險精神”的文化,在過去,是一種上進的精神。但現在,它卻成為了一種沒落的海上精神,成了阻礙潮汕發展的根源。

潮汕,發展失敗的經濟特區

潮汕,未來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現在病了,等它痊癒了,它將會是個一流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