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 @唐少


我女兒曾經信誓旦旦地跟我說:中國是不會下雪的,只有冰島才會!當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就覺得應該帶她在國內走走了,所以,今年暑假我選擇了呼倫貝爾,想著說可以讓我女兒在上小學之前看看祖國的大好山河。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 @唐少

關於「該不該帶孩子去旅行」的爭議一直都沒有消停過,而我們帶著她周遊世界的腳步也沒停歇過。我一直都覺得,旅行並不是什麼功利性很強的事情,就和給孩子去上興趣班一樣,真的就是一個興趣愛好。在家長能夠承受的經濟範圍內,儘可能提供給孩子選擇的空間,帶他們看看世界,再讓他們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那為什麼這次選了呼倫貝爾?


不到呼倫貝爾,怎知何為草原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 @黃遠宿


有人說過,唐詩之所以是我國詩歌的巔峰,是因為有了隨軍詩人,一批又一批的詩人,跟著部隊來到了邊塞,看見的大山大河,看見了戈壁沙漠,霎那間,出現了無數以前文人從不會去描繪的風景。他們有了更開闊的視野,也讓唐詩達到了其它朝代無法觸碰的高度。人也是一樣啊。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所以,出發前除了讓她瞭解了一下《敕勒歌》,還給她讀了讀王昌齡的《出塞》,當我給她講解了簡單的意思之後,她很感傷於「萬里長征人未還」,還問我為什麼沒有飛將軍,問我哪裡是陰山,我便告訴她,我們即將去看的草原,就是有陰山所在的地方。我相信她看見草原,才會知道這首「唐人絕句第一」的魅力。


不到呼倫貝爾,怎知何為「逐水草而居」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 @周楠


蒙古族有一個古老傳說: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戰敗,遭到殘酷的屠殺,只活下來兩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他們逃到了一個地方,周圍都是山林,中間有良好的草原。這個地方叫做「額爾古涅昆」(意為「險峻的山坡」)。他們在這裡生息繁衍,世代相傳。這個傳說裡的「額爾古納」,就是流經呼倫貝爾草原的額爾古納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 @周楠


成吉思汗的南征北戰,也不是一蹴而就,忍辱負重,最終得以報父仇,統一各部,最終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個通過征戰統一強大的民族,而這個常年被金、遼統治的民族,最終成為了大一統的統治民族。其中的堅忍我們難想一二,但去到蒙古族的發源地,多少也能體會到仗刀長歌,躍馬揚鞭吧,能體會到草原兒女快意恩仇的豪情吧。疾風知勁草,不到草原怎知道蒙古人的韌性如此。


不到呼倫貝爾,怎知何為遊牧民族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在大草原上,除了蒙古族,還有三少民族。分別是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和達斡爾族。而這次出遊,更多的是去了解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這兩個民族與蒙古族不同,蒙古族已經完成了從山上的狩獵文化到草原的遊牧文化的過度,而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更多的是保留了大山中的狩獵文化,包括鄂倫春族信奉的薩滿教、鄂溫克的馴鹿。這些將在後面幾天的旅程慢慢分享。


不到草原,怎知山河之大

帶孩子旅遊,目的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趟旅程中你想讓她看見什麼。給孩子看看不同的風土人情,讓她對世界保持好奇,我覺得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