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明代處世奇書《智囊》,上智卷一見大二篇《諸葛亮》

明代處事奇書《智囊》——馮夢龍

二更上智卷一 見大 第二篇《諸葛亮》

有言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劉景升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乎?”及費禕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政,不忍猛而寬。於是鄭國多盜,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商君刑及棄灰,過於猛者也;梁武見死刑輒涕泣而縱之,過於寬者也。《論語》“赦小過”, 《春秋》譏“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此篇講述了國之大計:刑法國策的實施,亦是集體管理之良方。

有人批評諸葛亮的赦令吝嗇,不夠寬容大度,而法令又嚴苛殘酷。諸葛亮回應稱:治理天下本該以至公至德之心度天下,而不應當隨意施捨不當的小恩小惠。所以江東之地國泰民安,比蜀地更加安定,正是因為如此,無辜開赦罪犯是為不好之事。劉備在與陳紀、鄭玄等人交談中也明瞭天下興衰治亂之道:仁以待民,賞罰分明,嚴於律法。劉表父子年年大赦天下,結果地方禍端頻生,民苦賊亂。費禕主政時,姑息寬赦之策使得蜀國國力漸虛,削弱不振。

全文所講之道在於:法律和寬赦的限度和方法,最有效之法在於以下四點

一、大德大能之人,才可能以寬容之法治理人民。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大年正是這樣的人,發獎就發特斯拉汽車,幾乎不參加公司會議決策,高度放權員工,大德大能之人才能寬容以待下屬。

二、品德次一等的人就必須嚴令峻法治理天下,猛烈的大火,如此一來,人們見到便會害怕,那麼被燒死的人就不多。而平靜的河水最能淹死嬉戲打鬧的人,寬容治理非常人所能及。雄才大略漢武帝正是因為嚴刑峻法約束下屬和百姓,使得剛柔並濟締造了從漢開始中國千年來的大國之稱。

三、以寬容之態約束人的殘弊不良之氣,要以嚴厲整頓輕慢犯罪,如此一來,人事通達,政風和諧。

若是嚴刑峻法而不考慮民下感受,如商鞅之變法對於棄灰於道便要施以刑罰是為不妥,過於嚴厲,百姓凋殘不堪。

而寬容之至的話便也就過分寬容和懦弱,百姓便會輕慢無禮。梁武帝正是因為見凡人死刑在即而淚流滿面便釋放死犯,致使國家動亂不堪。

四、即使不能做到如此,那也必須嚴刑峻法,即使會致使很多人感到不滿,但是至少會讓真正遵紀守法的百姓感到滿足,嚴刑峻法對於真正的有罪之人來說是十足的惡意,商鞅變法雖然殘酷和嚴苛,但是也正是商鞅之措,秦國真正意義上崛起和富足,百姓開始懂得自立自足,自覺的遵守法令。

《論語》曰:“於小錯予以寬容”,《春秋》譏斥“放縱大過錯之人”。

我在曾經的工作經歷中遇到一位俱樂部的執行經理,整個人很瘦,臉上稜角分明,給人以凌厲之感,聊天的時候卻發現不苟言笑的外表下是一顆溫潤如玉的心,但是在管理下屬進行俱樂部事宜安排時,整個人雷厲風行,極其嚴格。這就是他能夠做到這個職位的原因——剛柔並濟,有充足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點,但是對於工作必須一分為二,不可混淆。作為一個管理層,如果在工作中泰國寬鬆待人,整個工作氛圍就閒散無度,極有可能讓自己丟了飯碗。

而最為明顯是學校的教師,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應當是怎樣的?寬容還是嚴厲,當然都不是,我這一生的恩師是一個嗓門兒極大,表情浮誇,每次管教我的時候都聲嘶力竭,滿臉通紅,整個聲音都是嘶吼的。但是我卻完全不會因為這樣的行為而感到驚恐,因為我瞭解他,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一流,也是個仁愛的老師。這樣嚴苛浮誇的管理方式和交流方式是必須存在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懂得分寸,懂得剛柔並濟,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堅毅充滿自信。

二更:明代處世奇書《智囊》,上智卷一見大二篇《諸葛亮》

下文更新:上智 卷一 第三篇《光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