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東漢範式張劭(二)——千里送鵝毛

範式自與張劭結拜兄弟後,隔年每逢重陽節,便會來汝南張莊探望張劭及母親。這一年,又臨近重陽佳節,範式在採購禮品時卻犯了愁,路途遙遠,沉重的物品攜帶不便;吃食也不能帶,時間長了容易變質;以前能帶的禮品也帶過了一遍,正在愁苦之際,妻子說,你不如把我們院子養的白鵝送去兩隻,明年開春就能下蛋,張家母親年事已高,牙口不好,想必這對她身體有些益處。範式猛然眼前一亮,高興得拍手叫好。

當時的範式在郡裡做了功曹,負責考察郡內官員業績,位置顯赫,但為人耿直、清廉,天下名士,結交廣泛,本也沒多少積蓄,外出更沒有車輛隨從,只有一匹瘦馬相伴。他與郡守告過假,拿著日常換洗衣服和籠子裡的兩隻白鵝便上路了。

民間故事,東漢範式張劭(二)——千里送鵝毛

金鄉縣雞黍鎮誠信廣場範式張劭二人雕塑

金鄉範莊距汝南張莊相距近千里,走官道約摸著1200多里。範式愛惜坐騎,日行不過百十里, 遇到陰雨天氣路途泥濘不堪,只好停下休息,投宿路邊小店,悉心餵養白鵝,照料坐騎,就這樣走走停停過去半月有餘,才到平輿與汝南交界,計算時間剛剛好,明天便是重陽日,範式喜上眉梢。

第二天,天氣晴朗,官道上縱馬過去,便揚起滾滾灰塵,範式身上附著細細塵埃,滿臉土黃,用力一搓,手上粘著汗水形成褐色的塵垢,範式不忍直視。眼看就到張莊,範式如往年一般來到張莊南的一條小河旁邊,清洗一番。

民間故事,東漢範式張劭(二)——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

他把馬拴在河坡上一棵大樹上,置些青草餵養。自己則提著籠子來到小河岸邊,尋一處平坦之處,河水清澈,悠悠東流,範式認認真真洗了把臉,略顯疲憊的面容頓時清白紅潤起來。然後提著籠子準備放到水裡給白鵝洗個澡,也更光鮮些。正當他彎下身子將籠子來回輕輕擺動時,一時腳下溼滑,重心不穩,跌坐在地上,而籠蓋隨之離手而去,兩隻白鵝瞬間從籠蓋處掙脫出來,雀躍似的迅速遊開,這下範式急了眼,顧不上那麼多跳入水中,伸手去抓,此時的白鵝如魚得水,撒歡似的向遠處劃去,範式在水裡左捕右逮,白鵝激靈勁回回讓他功虧一簣,著實狼狽。範式不會浮水,白鵝似乎瞧出這一點,便向河中間游去,看著與白鵝搏鬥時空留在水面上幾根羽毛,範式氣腦之極,狠狠拍了幾下水,只好作罷興嘆。一身溼漉漉的範式站在河邊上,手裡拿著兩根鵝毛,看著臨近中午的太陽,想著十幾天來的悉心餵養全白費了工夫,怎麼拜見尊親,一時懊惱不已。

再去集市購買,恐怕集市早散了,一時竟也沒有任何辦法,只好拾起空籠子拎著兩根鵝毛來到河坡上。當他還在牽著馬想著辦法的時候,遠遠的看見村口走來一人,正是張劭出來迎他,一陣失落又上心頭。張劭看著他溼漉漉的一身,甚是詫異,忙問緣由,聽哈哈大笑,說道:“巨卿莫要苦惱,你來便是幸事,母親怎會怪你,有這份情誼就足夠了,快快回去換衣,以免著涼!”說完接過牽繩,拉著範式徑直回家去了。

見到張劭母親,範式不由更加感傷,一時無語,張劭在一旁給母親解釋一番。張母拉起範式,孩兒快去換些衣服,午飯已備好,不要氣惱了。席間,範式喝酒之餘仍耿耿於懷,張劭寬慰道:“兄臺不遠千里來我家作客已是高興之事,何必為這等小事煩擾,再者說了你這還有幾根羽毛,可謂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啊!”

民間故事,東漢範式張劭(二)——千里送鵝毛

雞黍之約

後記

這個故事一直在金鋪範圍內流傳,幼時也常聽一些老人講過。這是不是千里送鵝毛典故的出處,已無處考證,但範式張劭的這份情意,卻牽動著千百年來無數人心絃,一種對親情友情純真的渴望和期待。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