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奧爾末拍攝的圓明園,圖/網絡

2019年10月18日,圓明園罹難159週年紀念日,為銘記歷史,讓更多人走進圓明園,紀念日當天圓明園對公眾免費開放。

1860年的今天,歷經清代多位皇帝修建,被法國傳教士譽為“萬園之園”、“無上之園”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縱火焚燬。 “連續兩天,濃煙形成的黑雲一直漂浮在昔日繁華富麗之鄉的上空……彷彿一場持久的日食。”

這場災難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傷痛,也是全人類永遠的傷痛。 在圓明園焚燬之前,一個叫費利斯·比特的英國攝影師,通過特殊方法來到北京城,拍下一張極為珍貴的照片。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費利斯·比特拍攝的圓明園,圖/網絡

當年,攝影技術在中國的傳播還徘徊在南方沿海,中國北方不允許外國人進入,北京更是對外國人拒之門外,因此,人們對攝影幾乎一無所知,導致圓明園留下來的影像,極為珍貴。

13年後,德國人奧爾末拍下圓明園西洋樓廢墟,並妥善保存底片。他應該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成為最早拍攝圓明園的人之一。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奧爾末拍攝的圓明園,圖/網絡

專家在檢索現存的資料後,認為這批照片,是目前最接近圓明園西洋樓原貌的影像記錄。

對於圓明園,奧爾末和多數西方人一樣,好奇、驚歎。他曾在日記中回憶這段經歷:“映入眼中的是裝飾物豐富而動人的色彩,浸潤在北京湛藍色的天空裡,隨著移動的腳步和太陽的光影不停變幻,建築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襯讓它們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不禁懷疑自己來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裡。”

面對圓明園廢墟,這樣的描述未免誇張,但不難看出,奧爾末對於東方文明的熱情與嚮往。

2006年,歷史紀錄片《圓明園》對圓明園景觀進行復原,讓我們能一窺當年的勝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圓明園景觀復原圖,圖/網絡

但一切都回不去了,我們痛惜,我們譴責,我們不忘國恥,我們自強不息。

如今在經濟這條道路上,我們是起來了,在全球有了位置,但是在文化上,我們仍然不自信。

有一些人,時常把百年國恥掛在嘴邊,但他們的做法,卻非常極端與危險。

前段時間巴黎聖母院大火,便有部分網友幸災樂禍,說這是英法聯軍當年火燒圓明園的報應,很痛心的是,這樣的想法很快得到響應,在網上形成一波輿論聲勢。

這哪裡像一個扛起全球化大旗的中國人說出來的話?

圓明園也好,巴黎聖母院也好,它們不光是某個國家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圓明園今日免費開放,吾輩皆當自強不息

今日圓明園,圖/網絡

當年火燒圓明園後,歐洲的許多民眾同樣感到心痛,法國的國寶級大作家雨果,當時寫了好幾篇文章,譴責英法聯軍的行為,其中一封名為《兩個強盜》的信件,尤為深切。

英國也有相當多的國會議員,抨擊自己的軍人,認為他們在遙遠的北京所作的事情,是對全人類犯下罪行。

對於歷史,對於世界,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片面的看待,不應該被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所裹挾,因為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做法。

政治哲學家劉擎先生,曾提出過一個概念——雪恥型民族主義。簡單解釋就是,我們國家的民族認同本身包含了一種對於巨大創傷的共同體驗,也就是說,有一種負面的情感,來促成我們的團結。

這種負面情感,比如火燒圓明園的恥辱,它使得我們更愛國,更愛我們的民族,但也應該警惕,防止負面情感變為“復仇主義”,尤其是在互聯網化的今天,人們接受信息碎片化,單一化,很容易,就被某種情緒所煽動。

圓明園留給我們真正的教訓是,我們應當放下仇恨,堅守正義。當有一天我們變得更加強大的時候,我們不會做出同樣野蠻的行為,不會再次去種下復仇的種子,這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風範。

吾輩當自強,吾輩在文化上、心態上,也應當自強。​

文中圖片僅為配圖表達,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告知,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