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基建”落成的時候,沒有一家企業不是數智化

“新基建”概念自提出以來就備受關注。4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新聞發佈會上明確了新基建的三大領域: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新基建正在加快步入落地期。


據賽迪智庫《新基建白皮書》調研與預測,新基建推動5G產業鏈、人工智能及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預計2025年將帶動市場規模超9萬億元,隨之而來的便是數字終端的暴增、數據呈火山噴發式暴漲。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與利用,成為社會、機構與企業步入新時代的一大課題。而在4月9日印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更將數據列為繼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之後的第四個關鍵生產要素,數據的重要性與時代性可見一斑。


這無疑是為當下的企業與機構敲響了預警,人類社會正從工業經濟時代轉向數字經濟時代,是否掌握數據資產、實現數智化,將成為判斷企業能否在新時代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指標。


從生產要素到能源

“新基建”將帶動產生海量數據,為企業數智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但只有定義清晰、具有標準口徑的高質量數據,才能成為驅動企業數字化、實現智能化的高效益能源。數據從生產要素到能源,還需要數據中臺這一數字時代的“煉油廠”進行提煉與加工。


在數據中臺底層結構中,數據治理平臺對數據進行清洗和轉換,統一數據口徑與標準,有效提高數據的可用性;數據資產管理平臺則根據主數據定義進行建模分析、數據治理和場景應用,使數據能更好地服務於業務部門,形成專屬於企業的數據資產,為企業更深、更廣的數智化發展輸送能源。


能源驅動業務數字化

在企業雲化、產業數字化、用戶消費行為數字化的三重驅動下,企業業務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數字化革新重塑。在此過程中,數據能源作為驅動業務升級的原動力,通過數字化工具,驅動企業在業務模式、業務場景、業務工具等方面實現數字化升級。


數字化工具的應用以價值場景建設為導向,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入業務場景,從企業商業模式、戰略目標、業務需求出發形成數據運營服務,如用戶增長、成本優化、智能營銷等,構建高效的運營流程和決策路徑,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推動業務的快速迭代與創新,從而實現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智能化水平的飛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速達45%,5G基站、大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的建設將重構生產、交換、消費等各經濟環節,推動智能應用場景的建設與落地,各行各業都將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帶來行業智能化水平的飛躍。


在企業智能化建設的過程中,AI能力主要通過數字化的業務形式,在業務場景中發揮作用。在數字化的經營場景中,形成智慧人臉識別、智能導購、智能推薦、智慧營銷等服務能力,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提高經營效率及銷售額;在管理場景通過門店診斷、AI風控、智能報表等功能,消滅人工重複性勞動,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智能化、實現降本增效。

時代“新基建”落成的時候,沒有一家企業不是數智化


企業的數智化,以數據為生產要素、數字化工具為轉換器,在價值場景中達成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正向協同,讓科技發揮真正的作用。

縱觀歷史,每一次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社會和經濟騰飛的定盤星。“新基建”定調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將釋放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巨大能量,推動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堪稱數字經濟時代下,社會發展“新長城”的修築。

時代的巨浪翻湧向前,勢不可擋,全社會都將迎來革新與蛻變。立足於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的WakeData,在長久的企業數據服務過程中,深刻理解數據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生產要素,通過數據中臺將IT與業務深度融合,助力各行業升級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以數智化形態站穩腳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