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化”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全國上下一盤棋在政府的領導下,封城閉門,減少外出,一些傳統的生產企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生產、銷售幾乎停滯。這場疫情對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戰,同時也呼喚新的生產作業方式。

“數智化”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

5G+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智能汽車等“數智化”新業態新模式,紛紛從此前的技術驗證業務測試、行業應用試點示範階段,加速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新發展。

(1)5G加速應用各類場景

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更高的數據速率與更低的延遲,甚至比4G快了100倍。在滿足移動超高清視頻、AR/VR等大流量應用的同時,更將開啟萬物互聯、深度融合的發展新階段。如果說3G提升了速度,4G改變了生活,那麼5G則是改變社會。

“數智化”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

隨著5G網絡在疫情中的加速部署,AI、無人機、智能機器人以及無人駕駛車輛等應用開始深入到各行業各類場景,遠程診療、遠程會議、大數據分析得以大規模鋪開。這無疑將進一步放大我國在4G時代形成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優勢,加速我國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在5G時代的爆發。

(2)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精準復工復產

工業互聯網是鏈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

從本質來看,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等生產組織方式變革。

“數智化”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

在疫情期間,工業互聯網在實現企業復工復產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讓傳統產業鏈成員之間聯繫更加密切,有助於大中小企業聯合抗疫,鞏固提升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騰訊雲推出涵蓋智慧通行、協同辦公、安全防護和遠程設備管理四大場景的解決方案。

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疫情醫療物資信息共享資源匯聚平臺,包括物資需求、生產企業、原材料和物流等重要信息,助力環節疫情防控物資緊張局面。

阿里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批中小微企業快速接入300多款第三方工業APP應用,成本僅為傳統工業軟件的1/5,藉助平臺所連接的設計、電商、線下渠道等資源,為企業打開外部合作,並優化產銷合同。

(3)智能製造使無人/少人生產成為現實

現實中,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較早的企業,受疫情影響也相對較小。專家預計,這次疫情將深刻改變製造業發展方式,智能製造將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工業互聯網將被更多企業接受。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劉默表示:“工業軟件可能會融合到平臺裡作為平臺一個基礎性的工業工具。在這基礎上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工業應用,比如面向設備的、質量的、能耗的,會有很多特定場景的應用。”

“數智化”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

疫情之下,智能製造在無人化/少人化作業、“工廠不停產,員工不碰面”等方面優勢凸顯。

在上海寶鋼,200米長的生產線上只有2名工人流動檢視,100多平的操作室裡分散著幾位員工遠程操控系統,12個智能機器人承擔了所有“危髒難”工作,無人吊機完成每天10萬噸的成品鋼卷的調運,成為疫情之下我國製造業勇闖難關轉型發展的“燈塔工廠”。化纖行業的

新鳳鳴集團通過柔性智能化產線,用近800臺機器人覆蓋原本依賴人工的生產環節,大幅降低了人員短缺對產能的影響。

在徐工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一條能夠兼容18道工序,生產20多種產品的智能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名工人可以控制10臺機器,智能化代替了大量的人工作業,在契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還提升了產能。

(4)智能技術深刻影響傳統產業變革

5G、車聯網、智能駕駛等技術正加快推動汽車、交通等傳統產業與電子、軟件、互聯網、信息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一個巨型產業新生態呼之欲出。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形成中國的智能汽車技術、產業、基礎設施、標準、監管與安全體系。

“數智化”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生態

業內人士表示,智能汽車產業將廣泛融合先進傳感器、電控系統、AI芯片、人機交互器件、路測感知設施、智能交通系統、5G-V2X信息通信、智慧城市智能共享出行系統、數據增值服務等新產業,將打造十萬億級全新產業生態體系,為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